第九十三章 偏见太深(2/2)
朝会开始,丞相李谷第一个起身离座递上了折子,郭威着太监接过,细细看了后该问的问,该答地答。进行的有条不紊。这二十八个人里头有赵匡胤的名字,不过现在赵匡胤还不过是个中级将领,在这些被征调的将领里也没特别被提到的地方。
整个封建社会的朝堂议事看样子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过就是些皇帝问大臣答,大臣问皇帝答的商量事,这些事儿和郑斌没关系,郑斌也懒得去理会,就这样听着,差不多半个时辰才算没有了人起身奏报。
“国朝新创,政事繁琐。处处缺不得钱财。不然百姓难以安稳,边关将士难以用命。”郭威倒是实在。见没有人再出来,直接提上了钱,“所以前些日子朕命郭荣开封府试创官牙之制。郭荣奏报,官牙已交由功曹参军事郑斌署理,此事已经办地差不多了,今天郑斌可来了?”
“臣在。”
终于该出场了,郑斌顺顺官袍,出班走到朝堂正中,按照预先学习的礼节向郭威施下了礼。
“呵呵呵呵,文斌不要多礼,起来吧。”
郭威笑呵呵的摆了摆手,示意郑斌起身,“文斌”这称呼已经极为亲热了,要知道朝堂上有朝堂上的规矩,皇帝称呼臣下一般是直呼其名,特殊情况下才会有其他称呼。郭威今天把郑斌称为“文斌”,估计是昨天晚上醒了酒,对王峻的撺掇越想越不是味儿,所以才表现出的委婉不满,也算是间接抬高了些郑斌这个在朝堂上不入流小官地身价,使他能和大臣们说上话。
皇帝说话的同时,群臣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郑斌的身上,他们中很多人曾经在郭威殿帅府请客的时候见过郑斌,虽然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就算记不住郑斌的模样,听见了名字还是能想起来的,所以一见这小子以五品官身出现在了朝堂上,并且被皇帝优待,首先的想法就是这小子要走狗屎运了。
“谢圣上。”
郑斌落落大方的站直了身。刚准备用心聆听皇帝的“训示”,坐在一旁地王峻突然咳了一声,把所有人地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王峻见郭威也看着自己,知道皇帝老儿这会又“礼让”他了,所以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冲郭威躬一躬身才道:
“皇上,晋王殿下用人得当,郑文斌年少有为,最是熟悉市井商贾,操办官牙之事自然是稳妥的。以臣之见,官牙之制若要推行天下,还当重用郑斌这等少年才俊,方能诸事顺遂。”
王峻这是……他在郭威面前居然这样恭顺有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突然有礼貌加文化,王峻突然这样说话,不要说郑斌,就连柴荣也是心中一惊,王峻这些话怎么听着这么不对味儿?“最是熟悉市井商贾”,那自然是因为郑斌原来是做买卖的。一个做买卖地,现在手里还有大笔产业。让他管理官牙会怎么样,谁都能听的出来。所以他的话音一落,在座在站的群臣纷纷低声私语起来。
五代的时候,商人地位虽然低,但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做官的可能,甚至有很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本身就是商人,如五代时后晋相州节度使桑维翰“营邸肆于两都之下,与民争利”。吴国润州团练使徐知谔“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桑维翰、徐知谔等人都可称为兼有商人身份地军阀。有这些巨头在前为例,郑斌做官也就没有大惊小怪了。
然而有那么几个商人做了大官并不等于整个商人阶层地位就得到了提高,而且当官也要看当官,桑维翰他们官至节度使,军民一手抓,至少表面上看不出与经商有关系,可是郑斌管理官牙,直接和商人打交道。这难免让人记住他原来的商人身份,这条小辫子想跑也跑不了了。
王峻说完话坐下了,后排站立地一个官员接着就走了出来,他站的位置较为靠前,再根据他的官服颜色来判断,应该是个吏部侍郎之类的角色。看上去倒像个文人。
“皇上,历朝重用臣下,先要讲个避嫌,郑斌管理官牙,难免落人口实,况且士农工商,商贾是最末的一等,朝廷不对他们实施重征,已经是皇恩浩荡,朝廷设立官牙。说起来是保障赋税的办法。但无形中却让那些商贾自以为朝廷离不了他们,岂不是更猖狂?臣以为官牙之事。不妥。即便圣意要设,也不应该由郑斌署理,当选一至谦至正的谦谦君子、圣人门生方能孚得了众望,也好让那些奸商知道自己是谁,免得祸乱天下。还请皇上三思。”
“赵上交,依你之见,谁可以管理官牙?”
郭威靠在了龙椅背上,颇有些不满地问道。设立官牙是郭威自己的主意,这个当官的上来就说官牙不妥,这不是不给皇帝面子吗?
这人居然叫赵上交!还行,还算有点印象,郑斌倒是没笑出来,因为这赵上交还算是个“名人”,他担任礼部侍郎,后来郭威开科取士,让他担任主考,王峻想走走他的门路,安排上几个自己人,可是赵上交好像一点弯子也不会绕,居然对王“一字平肩王”爱答不理,根本没有帮他办事,因为这事王峻差点把他杀了。这样来看,赵上交应该是个耿直的儒家门生,而且不会是王峻的爪牙,这时候蹦出来不知道王峻他们会高兴成样,郑斌下意识地去看王峻,而王峻端坐椅上,双目坦然的注视前方,一点喜怒也看不出来。
“朝堂上多的是圣人门生,任谁都担得起这个责任来,况且自古无商不奸,朝廷也不应给他们好脸色看,应当重征压制,打消他们地贪念。如此一来,民风向善,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大周皇朝才能恢复汉唐雄风。”
赵上交糊涂的也可以了,郭威已经对他进行了责备,可他还抱着“经典思想”苦口婆心的劝郭威。现在离明朝还远着呢,怎么郭威的朝廷上冒出来了个八股老祖宗?
郑斌正在那里诧异赵上交的“先进”,周围的大臣们已经议论声大作,议论地主题根本就不是郭威把郑斌叫来的那件事,反倒是纷纷附和赵上交压制商人的说法。这股势力非常大,差不多快成了整个朝堂的共同声讨。
这件事并不像是王峻挑起来的,王峻的势力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程度,郭威干脆直接让位得了,所以这么大的声讨声势看样子还是古代人固有的士农工商思想在作怪,而王峻恰好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坑害郑斌的方式来让柴荣日子不好过。
郑斌站在朝堂中央,几乎就快成了被声讨阶层的代表,这个身份实在是不好,郑斌忍无可忍,身躯一挺,终于不顾朝廷礼仪地吼出了一嗓子。
“禀皇上,以微臣之见,若要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若要使大周皇朝恢复汉唐雄风,当以兴商始!”
“兴商!”
“他说兴商?”
郑斌这一嗓子吼得很是管用,他地话音落下,朝堂上迅速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郑斌身上,仿佛在看着一个外星人。
“兴商?”
龙座上地郭威很不自在的挪了挪身,牙缝间硬生生的挤出两个字来,他虽然心中早已有了“兴商”压制地方势力的想法,但郑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话,郭威的面子还是过不住,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看着就要发作了。
“皇上圣明,臣正是听了圣上刚才‘国朝新创,政事繁琐,处处缺不得钱财,不然百姓难以安稳,边关将士难以用命’的圣训方才有此领悟。皇上圣明,皇上圣见深远。”
不能让郭威发作,他要是发了作,事都完了,郑斌连忙往地上一跪,把郭威刚说过去的话照模照样的搬了出来,郭威被拍了马屁,虽然明知这是郑斌急中生智想出来的保命办法,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
“照你这么说,这兴商的法子倒是朕的意思了?”
“臣不敢揣测圣意,但圣上妙言令臣顿悟,却如圣意所言,兴商方可使大周皇朝恢复汉唐雄风。”
郑斌偷偷嘘了口气,看来小命是丢不了了,但老顽固们责难的暴风雨恐怕马上就要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