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偏见太深(1/2)
第九十三章偏见太深
“王峻要说难听话”,王七九这话说得很直白,看得出来,柴荣肯定不会这么说,这句交待话一定是王七九这个没有文化的太监用自己的特色语言复述出来的,直白之下直击要害,比那些高深莫测的绕圈子话更能给予人提醒。
“皇上要问询官牙之事,王枢密准备在朝堂上说难听话?”
郑斌把圣旨和王七九的话连在了一起,皇宫宴会上一段大概的君臣对话瞬间在他的脑海里成型,无非是王峻说“郑斌那小子管官牙,自己家又做生意,咱得对他加强监督。”,然后皇帝老儿面子上过不去,酒一遮脸接着就说“咱明天把那小子叫来问问”。娘的,这是抓住商人身份不放了。
“是啊,郑大人,晋王殿下就是这么说的。”王七九见郑斌“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敬佩有加,俯过身来故作神秘的小声说道,“郑大人,咱们殿下说了,他不知道时辰才能回府,所以就不再传你了。明日朝堂询问官牙之事,也不单是王枢密作祟,皇上其实也有些心思,所以大人明日随朝见驾,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年轻气盛,盛气凌人。”
“是,是,下官明白了,还请公公转告殿下,就说下官已知殿下意思,请殿下放心就是。”
郑斌连忙点头,郭威有“心思”也可以理解,官牙的事儿是交由开封府试行地,相关事宜都是柴荣一手操办。郭威原来并没有插手,国事一忙,时间长了也就忘了。今天王峻提了这事,郭威难免会有站在皇帝位置上的考虑,所以才“从善如流”,听从王峻的建议招郑斌进宫询问。这样说来,由于巩固政权和士农工商等级观念两项原因。明天询问官牙的时候,郭威和王峻是一头的。
至于柴荣。其实他也不见得没有与郭威一样的“心思”,只不过他现在还没当上皇帝,处于权力斗争漩涡之中,凡事还是先以中用自己心腹为主,所以才会让郑斌管理官牙,等柴荣当了皇帝,恐怕他和郑斌这个“商人”的关系还得重新定性。
“那就好。”王七九放心地站起身来准备告辞。“郑大人,殿下的话小人已经带到,现在小人得赶回去伺候。若是回去晚了,追不上王驾,只怕得在王府外头过夜了。”
“王公公是怎么来地?若是步行而来,下官这就吩咐下人套车相送。”
郑斌连忙起身相送,看样子让郑玄跑一趟是难免了,王七九是被柴荣临时抓得差。自然不会有车轿待遇。
“那怎么敢当?小人自己回去就行。”
王七九满面的笑容,虽然嘴上推托,但已然答应。郑斌连忙去正厅吩咐了郑玄,吃了半截饭的郑玄套驴车送往七九不提。
有了皇帝的问询,郑斌这顿团圆饭自然吃得有些不顺心,虽然为了照顾家里人的心情脸面上没有表现。但别人看不出来,赵普那双眼却是贼亮,宴席结束就悄悄把郑斌拉到了一边,避开众人问道:
“莫非明日问询有些蹊跷?”
家里最有主意的就属赵普了,郑斌把王七九的话和自己地猜测说了一遍,赵普闻言低头一阵思索。
“王枢密倒是有些手腕,底下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不过皇上宴请重臣,只怕去的不只王枢密一人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赵普这是在说柴荣和符彦卿。其实赵普能坚定的跟着郑斌,还是因为那些人。嗯。有道理。只要周旋得当,拉住一边。使他们对上了阵,明天朝堂上倒也不至于势单力薄。
……
第二天随朝见驾,自然又是个早起,郑斌虽然是第一次上朝堂,但郭威询问《平边策》的时候他已经进过一次宫,这回吸取了经验教训,一大早没吃点东西就赶奔了内城。此时昼长夜短,朝门前广场上晨光耀眼,倒也让人精神一振。
这回是正儿八经随朝见驾,官服佩饰一样不能缺不说,还得老老实实在朝门等着皇帝传宣。朝堂议事不是人都能参加的,至少得是三品以上高官。五代时官员服装虽然还没有后世的补服区别,但是在官府颜色上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郑斌这个五品府官站在一大群高官身边显得很是扎眼,颇有些秃尾巴公鸡陪凤凰地感觉,再加上这些官员里年纪最小的也得是郑斌的两倍,自然没人正儿八经的来理他。
既然没人理,郑斌便冷眼旁观的观察着眼前的高官们,大人们自然各自围成圈子高声笑谈着自己关心地话题,不远处符彦卿身边围了不少人,正笑呵呵的听符彦卿唾沫星子横飞的说着,符彦卿这人很是随和,而且“糊涂”的可以,和谁都能说上话,因此不管和他是关系,大臣们多少还是喜欢听他胡侃,这样做没心理包袱,所以他那里围的人最多,但成分也是最杂的。符彦卿说着话胖脑袋乱转,不知道是无意中还是确实看到了郑斌,略略眨了眨眼,脸上的笑容依然没变,接着又把头转到了一边。
王峻那里人同样不少,至于在说同样听不见,不过看表情倒不象在搞阴谋诡计,人家好歹是当朝一等一的人物,就算有阴谋阳谋,自然不会留到现在来说。
“文斌。”
正当郑斌暗暗考虑着朝堂上的各种可能性时,肩上突然被人轻轻拍了一下,转头间柴荣已经来到了身后,而他的王驾则在不远处刚刚放安稳。
“晋王殿下。”
现在周围到处都是耳目,正斌自然要对柴荣礼仪有加。该怎么高称就怎么高称,柴荣不动声色地笑了笑,点点头低声问道:
“话传到了?”
“嗯,殿下只管放心就是。”
郑斌同样是讳莫如深。柴荣放下了心,点点头便金步轻移,与附近地官员打上了招呼。
“皇上传宣——”
不一会儿朝门在吱哑声中轰然洞开,两名高嗓门内侍太监站在宫门前同声吆喝。众大臣停止了各自的谈论,没用人专门指挥便按官品高低排好了队列。鱼贯向宫门内走去。
郑斌是随朝听宣地“超小级”官员,自然缀在了所有官员的屁股后头,亦步亦趋进了朝门,欣赏着后周皇宫远比北京故宫错落有致的建筑,不大会儿工夫,皇宫正殿大庆殿高大的台阶便出现在了眼前。
开朝会自然免不了对皇帝叩拜,不过五代时礼节还没有后世那么繁琐。而且枢密使以上官员都有座位,至于电视剧里常见的那些皇帝高坐宝座,群臣站班听宣地朝堂景象还得到宋朝建立、赵匡胤撤了丞相的座位以后才会出现。
礼仪程序结束,皇帝郭威招手还礼,众大臣该坐地坐,该站的站,而郑斌则只能站在距离殿门只有咫尺之遥的地方远远的看着坐在丹陛宝座上的皇帝。
“皇上,禁军此次征调的地方将领二十八人已全数到部。臣已着兵部分牌安置,还请皇上过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