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震惊中外的“大逃港…(2/2)
令人感到可喜可贺的是,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秉安先生的大作已经完成并且面世,那里有非常惊心动魄的催人泪下的描述,我在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而已。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
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与西线之别。
泅渡通常是首选。
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
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渡称为“督卒”,借用象棋术语,取其“有去无回”之义。
所以,一到夏天,广东的水库和河里便人满为患。
这些人是在干什么?
他们是在练功夫,有一句顺口溜几乎大人小孩子人人都会:“好好练游泳,日后去香港”。
进行“大逃港”的时候,偷渡者通常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还有人将多个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些偷渡者下水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有的人就唱着这首**语录歌,大义凛然地进行“大逃港”的。
唱着这支歌的人,有的人被打死了,有的被抓回来了,有的尸体沉大海,有的去了香港,也就是上了天堂。
有的人用飞蛾扑火来形容当年的“大逃港”,事实上,偷渡者的势头远远要比飞蛾疯狂的无数倍,简直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在当时,这些地区的上述物件都属于严格控制使用的物品。
但是,偷渡者有的是办法,到后来,就连乒乓球都成了作为偷渡用具的其中之一。
边防部队不止一次地发现,不断有人将数百个乒乓球串在一起,作为救生工具。
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由于力量薄弱,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他们从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一代,翻越边防铁丝网进行偷渡,粤语中戏称为“扑网”。
对于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人们为了活命个个趋之若鹜,人人义无反顾。
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了老虎粪便的气味,便不敢追踪。
我们的中国人是多么的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