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震惊中外的“大逃港…(1/2)
现在,我国的人们富裕起来了,大家都在为“改革开放”感恩戴德。
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放在了广东,而没有放在江苏的大上海呢?
这是用千百万以广东人为首的多个省份的集体“大逃港”换来的,这里边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的故事,都叫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大海浪冲走了。
“大逃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2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引起过**政府的重视、关注与关心。
这不能不说是**与**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极其沉重的悲剧。
直到1978年,习仲勋主政广东后,第一件进入他的眼帘的就是屡禁不止的“大逃港”,把他吓了一大跳。
于是,他亲自下去大量的走访,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这些行动实实在在的是无可奈何之举,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是活不下去了。
他意识到,光靠严防死守不可能有效地遏制偷渡,不但残酷残忍,而且适得其反,必须另辟蹊径。
随后,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中央提出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想法。很快,他们便迎来了复出不久的*。
在他们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情况后,*却出奇地沉默。他连吸了几根烟,平静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于是,1980年8月26日,在逃港的桥头堡深圳,率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负责广东特区筹办、曾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回忆道:“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确确实实,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中准备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后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张旗鼓,深圳成了世界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是,深圳“大逃港”的不太光彩的历史就悄悄地给埋葬掉了。
我这个时候在深圳,知道了这件事情,欢喜过望,决定以此为体裁进行一个大部头的小说创作。
但是,一进行采访才知道,这是一个壁垒森严的禁地,由于我这个人胆子小,于是,明智地知难而退。
一直以来,我十分佩服我们国家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可是事实的真相总是会显现出来的。
叛逃至今没有多少年,现在已经提出了“*叛逃并不是主动,而是叶群与林立果的强迫与绑架”之说。
阴云毕竟正在慢慢地散去,历史的真面目,正在悠悠地揭开忽悠人们的虚假面纱。
让我们回过头来,清清楚楚地看看历史上的“大逃港”。
因为,我们小说里的主人公就在香港,而其活动的主要地区以及根据地又在香港与大陆的沿海地区,这是回避不了的。
而且,我们真正的看清楚了几乎被人们忘记了的深圳“大逃港”,也是对被“大逃港”死难的亲人无言的祭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