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南宋之工业革命 > 4.12 济州大战 II

4.12 济州大战 II(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时空剑仙(原都市剑仙行) 异界至尊老师 玉堂春 重返都市 黄梁一夜情 幸福官虫 月下绮谭 横行两界唯我独尊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鬼影曈曈

在济州与任城,驻扎着两万蒙古大军。倘若赵范从嘉祥上岸去攻打东平府,则这两万蒙古兵便可以抄了赵范的后路。此事一旦发生,赵范大军必定会前后受敌。在前往东平府的途中,有大约几十里是没有海军支援的。大宋军中骑兵数量有限,况且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赵范的粮草没带多少,供应原本就有些受紧,倘若再给蒙古兵断了后路,虽说不致落败,但要取胜也是艰难之极。

赵范与众将商议之后,有了计较。既然蒙古大军集压在济州,便索xìng一举攻破济州,等收拾了这两万蒙古兵之后,再攻打东平府便是轻而易举了。

一万名随船的士兵陆续上了岸,在距离河边约五百米处起营。

五百米是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倘若蒙古骑兵突袭,首先,其在两公里外便会遭到船载迫击炮的远程攻击,五百米外会受到船载机关弩的攻击,大宋士兵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后撤。

在赵范看来,只要有大宋海军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蒙古大军始终未见出城迎战,但赵范早就做好了应对策略,六十架机关弩早已准备就绪,倘若蒙古兵夜晚突袭,定会损伤不少。当然赵范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是蒙古军队尽数出战,岸上的宋军自然也会死伤不少,但有了战船的掩护,也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到了晚些时分,沿着南清河陆路行军的两万士兵也陆续赶到。这两万士兵的行军路线位于南清河的西岸,无论是向北前往六十公里外的东平府,还是向东前往十几公里外的济州,这些士兵都得渡过南清河才是。

当晚,南清河面上运输船往来绝,到了凌晨时分,留在西岸的只有三千不到了。

济州城中。

自与金国开战以来,蒙古大军逐渐深入中原大地,金国的城池也被蒙古兵陆续占领。中原城市的房舍众多,但蒙古包却并未消失,只要蒙古大军所到之外,必定会支起蒙古包,一是因为蒙古将士习惯了住在蒙古包,二是此种住所无论是搭建还是拆运都极为方便,这也与蒙古军常用的突击战相适应。

如今的济州城外,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蒙古军帐。jīng干矫健的蒙古武士穿梭于军帐之间,人群中偶尔传出欢呼之声,却是有几名士兵在军营中间的一片空地上摔跤。一名膀大在腰圆的蒙古武士,头顶光秃秃的没有一根头发,已经是连赢五人,不时赢得一阵喝彩。

大战在即,却能如此逍遥自乐,这似乎与蒙古军一贯严谨的军纪不符。但倘若知道了谁是这支大军的统帅,那便不觉得奇怪了。

有人高声喝道:“元帅到!”。话音刚落,便见整个营地都静了下来,刚才还坐在地上的士兵,早已迅速站了起来,又几乎在眨眼间排成了列队。这情形,任是谁也看不出这些士兵,刚才还在地上欢呼。

有一人缓布走入人群之中。众士兵看到此人,顿时神sè变得庄重起来,片刻前的欢愉兴奋的表情,早已变得亢奋激昂,似乎只要此人一出现在军中,士气立刻就会大增。这人年约五十岁左右,正是蒙古名将速不台。最近几个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正在中都,为了保证蒙古大汗的安全,贵由王子命人在山东与河北边界设下重兵,并由速不台率三万大军,他自己亲自坐阵,试图在东平府截击宋军。

二十多年前随铁木真东征西战的时候,速不台就是鼎鼎有名的“四狗”之一,这里所说的四狗,其实就是铁木真时代的四大先锋。速不台经历过无数次大战,其最显著的功劳,是与哲别共同出兵灭了花剌子模国,并在随后击败斡罗思与钦察的联军。到了窝阔台时代,蒙古正逢军职改制,已有部分官职名称沿用了金国的名称,军中出现“元帅”、“将军”等官职也越来越平常。

如今,许多与速不台同时代的大奖如哲别、博尔忽、木华黎,乃至铁木真的长子术赤,都已相继离世,速不台真正成了蒙古军中的元老级人物。只要速不台出现,军中士气无不高涨。然而在半年之前,速不台却遭遇了一次惨败。当时,有一支蒙古军队在大昌原被金军所围,速不台率兵前去增援,却因忽然天降大雪,被金军击败。经过此役,蒙古又重新集结兵力,调遣了近四万赤马探军,准备从山西南渡黄河。由于和金国的战事持久不决,蒙古当时已决定将军事中心转移到中都,以便重新调集人马与金国决战。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宋军队忽然北伐山东两路,此事无论是金国还是蒙古,都是万万没有料到。

几十rì前,蒙古军不明宋军底细,只知道李全在半rì间大败,海州在一晚之间失守,守军没有丝毫的抵挡之力。到了今rì,对于宋军发炮轰击海州一事,蒙古军也只是略知一二,对于宋军战力到底如何,却并没人知道太多。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蒙古兵尚未直接与宋军交战,自然也没有亲眼目睹那几场战事,二是因为几场战争的逃兵大都是李全的士兵,这些士兵在逃离战场之后,自然不会回归到蒙古军中,即使有消息传到蒙古军中,却也因炮击海州时正值夜晚,从人只知道海州瞬间失守,至于有多少宋军参战,却并无人知晓,不知情者只道是宋军突出几万士兵,因此轻易获胜。

速不台走进军中大账,有一人跟了进来,此人是速不台的一名参谋,名叫古直。

古直道:“元帅,前方探报,三万宋军现已下了船,正在南清河的东岸扎营休息,咱们是否派出一个千人队去试探一下敌情?”速不台沉思片刻,道:“虽说山东两路仍属金境,但我蒙古大军进入中都之后,原意就是彻底攻占山东两路。上月末,宋军忽然攻下了徐州与海州,此事令大汗极为震怒,今早我又得到密报,宋军的水师似乎在宁海州出现,已渐趋将中都包围之势。”古直惊道:“难道宋军竟然要攻打中都?!”随即又连连摇头道:“此事万无可能。宋军已与金国开战,断无同时与我蒙古大军开战之理。”速不台点头道:“本帅也是如此想法。在山西卫州原有七万金国士兵,七八天前,有四万名金兵忽然被调遣南下,想必是宋军攻得太紧,金国南京势危,这四万金兵南下增援去了。”说到此处,速不台又叹道:“大汗原本想乘着宋金交战之机,先取了卫州,再南渡黄河攻打南京,但没想到忽生变数,宋军竟然要与我蒙古开战。看今rì情形,我等恐怕要在此地与宋军开战了。”说到这里,速不台又是一阵深思,终于道:“派出一支千人队去试探一下也好。”

速不台心里犹豫不决,正是因为他仍不清楚时下的局势,但凭着他身经百战的经历,已隐隐查觉出一丝大战前的气息。但与速不台不同的是,在如今这个时候,每个大宋将领的心中均是雪亮,此次北上攻打山东与河北,与蒙古军大规模作战是断然无法避免的,只不过因为海州与徐州的守军大都是李全的旧部,因此宋军与蒙古军还算不上是真正开战,但这一天却是越来越近了。

过了一顿饭工夫,蒙古军帐外传来惊呼悲鸣之声,紧接着又传来几名士兵的怒喝。速不台与古直走出大账,着实吃了一惊。一名士兵满脸是血,口齿不清地悲声哭道:“元帅,我们千夫长阵亡了。”速不台仔细看这士兵,也是吃了一惊。这士兵的左右两侧脸上流血不止,看其伤口,应是是被一支利箭横穿而过,但这伤口并不大,似乎那箭矢并没有箭头。

速不台吃惊之余,命人给这士兵止了血,又传了另一名没有受伤的骑兵问话,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这一千名蒙古骑兵刚刚离开营地不久,便看到不远处有一百多名宋军骑兵,再仔细看,远处也未见大批敌军埋伏,倒像是有十几辆运送粮草的马车停在不远处。那千夫长求功心切,当下命令众骑兵冲杀过去,心想王子早就说了,与宋军开战已成定势,倘若我等先行告捷,自是大功一件。在当时,蒙古骑兵的战术很是有效,这些蒙古骑兵往往是成群结队地行动,在冲近敌人一定距离之后,便开始放箭,放得四五箭之后,便会迅速回撤。倘若冲至敌人前面却又无法放箭,就会火速退回到自己的阵线。之所以这样做,是作为一种计策,诱使敌人去追赶,直至他们准备了埋伏的地方。但如果他们看到对方的骑兵人数远多于已方,便会骑马迅速离开,倘若对方是步兵的话,便会远离至一两里地之外。

然而谁也没想到,刚刚冲出不久,这千夫长便听到几声惨叫声与战马的悲嘶声,原来是宋军骑兵发出了十几支弩箭。这弩箭的shè程极远,已大大超出了蒙古骑兵弓箭的shè程。

宋弩的厉害,蒙古人也是早有耳闻,军中也有工匠仔细研究过宋弩的构造。但这名千夫长立功切急,心想你的弩箭再厉害,等进入我们的弓箭shè程之后,管叫你这一百多人死无葬身之地。正如此想着,却见宋军骑兵已掉转马头,跑出不远之后,忽然又兵分两路散开,将那十几辆粮草大车扔在原地,直对着冲锋的蒙古铁骑。众蒙古骑兵正犹豫着是否也要兵分两路追击,却听尖锐的破空之声传来,有眼尖的士兵忽然发现,那粮草车上竟然有弩箭shè出!

速不台强忍悲痛,沉声问道:“宋军的十几辆弩车,便将千人队杀得只剩一半?”那士兵惊魂未定,道:“弩车shè了一会儿便像是用光了弩矢,但那百多名宋军骑兵又掉转马头杀了回来,每人又放出四五支弩箭。”速不台听得心头一震,忙问道:“你可看仔细了,是宋军的骑兵在马背上shè的弩矢?而且是连shè四五矢?”那士兵一愣,正在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却听另一人答道:“没错,宋军每人都shè出四五矢,但并没有我们shè得快,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足够shè出七八箭。可惜的是,当时还未进入我们的弓箭shè程,却早早中了宋军弩车的埋伏。”

速不台半晌不语,忽又转头进入帐中。古直跟了进去。有人通报了结果,古直道:“元帅,据死伤士兵的伤口来看,宋军骑兵手中的弩机,竟然与弩车有着完全相同的弩矢。但看死伤士兵的伤口,这些骑兵弩机的shè程却大不如弩车。尽管如此,这种弩机的shè程,仍要我们蒙古弓箭远上近百步的距离。”近百步的shè程,这在当时已是绝对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宋弩的shè程已超出蒙古弓箭近一倍了。

此时,帐外传来众士兵的叫嚷声,一名亲兵禀报道:“元帅,那些士兵的千夫长死了,现在都叫嚷着要元帅出兵,为他们的千夫长报仇。”话音未落,帐外的叫喊声更甚。速不台走出军账,只见众士兵均是满脸悲sè,更有人痛哭不止,磨拳擦掌站在战马旁,似乎随时准备上马冲锋厮杀。

古直在一旁低声道:“元帅,在十几年前,金国骑兵曾大破宋弩阵,当时金兵的策略是将骑兵分散开来,排成约一里宽的队形。如今我们拥有两万蒙古健儿,倘若将一支万人队排成两三里宽一同冲锋,便不惧怕宋弩齐shè了。”

速不台听得一愣,正仔细想着古直这番话,却听古直又接着说道:“据探报,这批宋军由赵范率领,只有不到一千名骑兵,其余的都是步兵与弩车兵。倘若我们能冲到宋军的步兵阵中,胜负立分。”

速不台摇头道:“蒙古骑兵的战术,贵在奇袭。倘若敌人已布好阵势,我们又岂可自投罗网?况且今rì看到的这些宋弩,其弩矢与以往大不一样,似乎每支弩矢都经过jīng细磨制而成,想必宋军的弩机又有改进。”说到这里,速不台忽然止住,抬头环顾四周,看众士兵那跃跃yù试的神情,心想今rì初战大败,倘若再畏道畏尾,难免影响了士气,当下叹道:“也罢,便听你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