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国大盗 > 第15章

第15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绿袍老祖 狙击手异界狂飙 极品保镖 圣皇天下 大赵帝国 都市邪剑仙 网游之邪气纵横 混混抗战 圣剑至尊 网游之无尽黑暗

第15章

李烈钧一宣布独立,袁世凯即派北洋军第六军入江西镇压。战局一开始就很紧张。孙中山积极主张江苏也响应讨袁。经过考虑,孙中山派黄兴应第8师之邀,去南京主持讨袁军事,逼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但是,黄兴虽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但作为基本队伍的第8师,虽拨出两个团,仅剩一团多人,兵力不满两千,战斗力本就薄弱,加之袁世凯用金钱收买部分军官,第八师发生内变,且江苏讨袁军也已败退,上海讨袁战事又接连失利。万般无奈,黄兴只得离开南京。

发行内变的第八师师长陈之骥,乃是冯国璋的女婿。他见孙中山势弱,早有投袁投冯之心。

冯国璋在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之时,迅即奉袁旨意,串通各省军阀发表通电,攻击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危害民国,破坏共和”,叫嚣武力解决。7月23日,他奉命担任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指挥北洋军沿津浦路南下。冯率军从兖州韩庄出发,连陷宿县、蚌埠、滁县,8月16日到达浦口。陈之骥闻讯,立即过江,向乃翁投降。

冯国璋得知南京讨袁军群龙无首的紊乱状态后,于25日挥军渡江,猛扑下关,与张勋所部辫子军一起于9月2日攻陷南京。扑灭了二次革命以后,冯国璋于9月10日班师回京,袁世凯为其接风洗尘,并将自己的家庭女教师周砥介绍与冯订婚。12月16日,袁世凯命冯国璋接替张勋担任江苏都督。次年又授以宣武上将军,仍坐镇南京,督理江苏军务。此时,冯国璋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军队已逾二万人,成为雄踞东南的大军阀。

这是后话。

在李烈钧、程德全之后,虽又有安徽、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也相继宣布独立,但到7月下旬孙中山通电全国讨袁之时,讨袁军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力量。袁世凯对孙中山的通电嗤之以鼻:“你那几个个人,也想推翻我袁顶城?”

1913年6月,陈其美接受孙中山的命令,准备武装讨袁。在溪口闲居半年的蒋介石到上海来找他,说这次下决心赴德国学军事。当时讨袁已是国民党人的中心工作,对刺杀陶成章事已经淡漠,陈即令蒋随他行动。

7月16日,陈其美在上海起兵讨袁,陈被推举为讨袁军总司令。18日发表了上海独立宣言,通电全国。陈派蒋介石到袁军93团去做策反工作。93团是蒋介石任过团长的沪军第5团的后身。但该团团长陈其蔚已被袁世凯收买,躲着不愿见蒋。蒋只说服了一个营的士兵参加讨袁军。蒋带着这一营人,配合钮永建部,夹攻上海的袁军重地--江南制造局。由于陈其美在3月不听孙中山的指挥,贻误战机,准备不充分,反袁军武器装备不足,敌我兵力悬殊,虽经过激烈战斗,讨袁军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蒋介石带的一营人,营长张绍良阵亡,讨袁军退到闸北,又被英军缴了械。到了8月13日,上海讨袁军彻底失败。陈其美、蒋介石进了租界,开始了地下活动。

8月初,孙中山离开上海,打算去广东直接领导讨袁战争。此时,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支持袁世凯,给他钱,德国还派军官、兵舰帮助北洋军攻打讨袁军。思想和军事准备都不足的南方各省讨袁军,招架不住北洋军的疯狂反扑,国民党独立的各省市政府又涣散无力,不能发动和组织群众,独立的省市先后被北洋军攻陷。

北洋军大军进攻江西和南京。李烈钧初战获胜,其后却遭受北洋军水陆夹击,他仍顽强抵抗,同敌军相持十余日。后来,袁世凯重金收买了湖口要塞司令,李烈钧腹背受敌,从湖口败退。

黄兴指挥南京讨袁军初战获胜。袁世凯诱降黄兴部将,讨袁军内部生变,黄兴被迫逃离南京。9月1日,讨袁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南京被攻陷。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国民党在南方的地盘尽失,全部归了袁世凯。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

孙中山、黄兴遭到袁世凯通缉,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13年10月,段祺瑞被袁世凯封为一等勋位。

同年8月6日,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缉准备到湖北组织反袁起义的蒋翊武。

蒋翊武1911年10月9日下午发布了武昌起义命令后,总指挥部被围,他从瑞澂枪口下逃脱。10月11日,他在船上听说武汉已经光复,便返回武汉,协助黄兴等人指挥了武汉保卫战。黄兴辞去战时总司令后,蒋翊武以监军护理战时总司令率军保卫武昌,使武汉三镇平定。在南北对峙、袁世凯窃国后,他一直紧跟孙中山,誓死反对袁世凯,并在二次革命时,电告黎元洪,不得与袁世凯狼狈为奸。他成了袁世凯、黎元洪的眼中钉、肉中刺。

蒋翊武到湖北与詹大悲共谋反袁起义,被黎元洪侦知,蒋翊武不得已逃亡广西,不幸在广西兴安县被捕。黎元洪以副总统兼参谋总长名义要求“从速执行”。1913年9月9日下午,蒋翊武在桂林丽泽门外从容就义,年仅29岁。

1921年冬,孙中山督师北伐到桂林,下令于丽泽门外为蒋翊武立纪念碑,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命胡汉民为之撰文,表彰其功业。

1913年,孙中山第二次经台赴日,睹景追昔,特地在东京谷中气生庵为山田良政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尔后又撰《建碑纪念辞》,高度评价他不顾日本政府阻挠,积极参加中国革命的壮烈行为。1918年7月28日,孙中山还在上海举行义士山田良政追悼会,并亲书“丹心千古”4字匾额以悼。惠州起义期间,孙中山在台40余天,得到台湾人民广泛支持,《台湾日日新报》接连报道孙的活动,杨心如主动承担孙中山与台胞及台湾支会的联络工作,还亲自往返港台,传递机要文件,为起义多方奔走,不遗余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