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2)
第13章
此时,长崎市长亲自来迎接孙中山一行。他告诉孙中山,他请了孙中山需要会见的实业家、银行家、教育家、铁路工程专家,好边吃边叙谈。孙中山一再感谢市长,准备马上同市长去赴宴。
两辆崭新的小汽车停在饭店门口,两个年轻侍者已拉开车门迎候了。
“孙先生,请等一等!”突然,从大街不远处传来喊声。
已经抬腿跨进车内的孙中山,闻声急忙退了出来。来人是个青年邮使,孙中山认出他在上午欢迎会场上见过,他端端正正坐第一排旁边的座位上。孙中山迎上一步,微笑着问:“年轻人,找我有事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青年向孙中山鞠了一躬,从邮包里取出一封电报,双手捧着递给孙中山:“先生,您的电报。”
“谢谢你!”孙中山接过电报,扬起一手表示致意。
青年邮使又向孙中山恭恭敬敬地行了鞠躬礼,转身三步一回头地朝大街走去。
孙看了一眼电报封面,眉毛一扬,满脸笑容:“是克强来电,准有好消息,十之**是筹集到了兴办铁路的巨款,催我们快回去。”
“嗤啦”一声,电报封口撕开,电文使孙中山笑容顿消,脸色阴沉,持电文的右手微微颤抖,眼里喷出烈火。他目光望着祖国的方向,垂着手,脚步沉重地走下街道,一步一步朝海滩走去。何、马、戴三人和长崎市长迅速交换着莫明其妙和惊讶的目光,都在心里预感到一种巨大的不幸向孙中山先生袭来。大家沉着脸,揪着心,默默地跟随在先生身后。
孙中山走到一块礁石前站住了。急性子的君武很快走到孙身后,低声问:“先生,出了什么事?”
孙中山慢慢转过身来,将纸条递给君武。这时,大家才看见先生的眼眶里闪着泪光。
君武展开纸条,何、戴二人飞步凑上前来,看着电文--“遯初(宋教仁的字)二十日晚在上海车站遇刺,经抢救无效,于二十二日晨逝世。”
“啊!”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雷,三人都惊懵了,呆若木鸡。
孙中山抬头见市长朝他走来,便从君武手里拿过电文,递给市长:“这件事……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啊!这里面一定还包藏着更大的祸心。”
长崎市长看罢电文,还给孙中山:“真是贵国贵党的极大不幸啊!”
“请您原谅,市长先生!今晚的宴会……我们不能出席了……”孙中山紧紧握住市长的手,“您的盛情我们领了,请您代我向应邀的朋友们致歉。明后两天的参观也取消了吧,今晚若有船,我现在就动身回国。”
孙中山目送市长离去后,对朝他围拢来的三位随行者说:“立即给克强复电:国民党本部务必查清遯初遇刺之真相,捉拿凶手。我即返沪。”
当“宋案”发生时,孙中山在日本的考察访问已经结束,正准备由长崎启程回国。他闻讯后立即于4月27日赶回上海:不干预政治之说已不能不更改了。
宋教仁的血,唤醒了孙中山。
“克强,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中山3月27日赶回上海,刚从轮船上下来,一上黑色的小汽车,便迫不及待地向黄兴询问宋教仁遇刺的情况。他在接到黄兴电报的第二天就启程返国,几天来,他的思绪像大海的波涛一样翻腾,怎么也想不出宋遇刺的原因。清室?袁世凯?他一一排除了。遯初之死,使他在返国的船上终日默默不语、愁眉不展,悲愤、感慨、反省,充塞了他的脏腑。
“凶手是一个退伍军人,名叫武士英;这次谋杀案件在上海的直接指挥者是应桂馨。此二犯现已捕获在押。应桂馨是前日才在湖北路迎春坊28号****胡翡云的房里逮住的。”黄轻声对孙说。虽然宋教仁被暗害后,黄兴和在沪的国民党要人已经及时做了许多工作,使案子迅速破获。
“应桂馨?!……是去年在南京总统府里胡作非为,被我撤职逐回上海的那个虁丞?”孙中山提起了去年在南京总统府里妄自尊大、挑拨是非、刁难临时政府官员、欺侮华侨来客的庶务科长,曾有不少人因知道应是上海滩上的一个****,不仅建议把他撤职,而且要逮捕查办,但是,因推荐他到临时政府谋职的人员是陈其美,孙中山本着与人为善,主要为了团结推荐者,就宽容了应,冀其自新,没料到,一年之后竟然干出这等卑劣无道、丧尽天良的罪恶勾当来了。
黄兴点点头:“正是应虁丞。此人当时若查办了就好了。”
孙闭目沉思了一阵说:“克强,我看,在应桂馨的背后还有人。他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兵痞,与宋教仁无冤无仇,他自己是绝对不会刺宋的。”
“先生,你说对了。”黄兴一面回答,一面从公文包里取出几份文件纸抄的报告,递给孙中山,“这些证据是在应桂馨家里搜出来的,原件存在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和法租界会审公堂。”
孙中山眉毛拧结,脸上闪现着悲痛、凄楚与愤懑,眼上蒙着的一层泪水掩不住如火似电的光芒。他不顾旅途劳顿,当即在车里翻阅凶犯的罪证:
民国2年2月2日应桂馨致赵秉钧密电:“民党力主宋任总理。……已由日本购孙、黄、宋历史稿,印十万册,拟从横滨发行。”
2月4日洪述祖给应桂馨密电:“二日电到赵手,即交兄(即洪)手,面呈总统,阅后颇喜色,说弟(即应)颇有本事,既有把握,即望进行。”
3月13日洪致应密电:……毁宋酬勋位,相议机宜,妥筹办理。
3月14日应致洪密电:“匪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