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人擎天,一人捧日(2/2)
民族:汉
学历:乾隆四年(1739)进士
职业:知县(溧水、江宁等县)、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
爱好:旅行、交友,收弟子(女)。注意括号里面的内容。
这一天,袁枚逛到京城,遇到了一位老友,此人正是咸安宫内教书的一名老师。两人便开始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起来,谈着谈着,袁枚将话题转换到了咸安宫中那些**们身上。
“不好教吧?!”袁枚有什么说什么。
“都这样,现在什么好干?!”老朋友喝了杯酒,感慨道。
“一个个娇生惯养,家里早就安排好了出路,只怕很难有什么人才吧?!”袁枚怀疑道。
“总体来说,青黄不接。不过我曾经教过一个叫钮钴禄氏和珅的孩子,这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jīng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文字,《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工诗善画,才气逼人啊!”老朋友无限感慨道。
“真的吗?!满洲人中还有这等奇才?!我倒是要见上一见!”袁枚立刻来了兴趣。
第二天,袁枚见到了老朋友口中所说的‘天下奇才’。但见此人身高八尺,目若朗星,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一言一行,儒雅大方,当真是人中龙凤,天下罕有。
袁枚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当下将小和大人叫到身旁,与他探讨诗赋文章,和大人自然是对答如流,侃侃而谈。
袁牧大喜过望,随即题诗一首,以示心中的激动:少小温诗礼,通侯及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无异于现在马先生的金口直断。
后来,他又见到了和大人的弟弟和琳,同样也是十分喜爱。袁枚毫不吝啬对他们二人溢美之词,称赞这兄弟二人一个能擎天,一个能捧rì,将来必成大器。
自此,和大人兄弟二人在咸安宫内一举成名。而和大人的名声在外,立刻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注意。此人深居庙堂之内,高高在上,曾担任过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就是这个人,将和大人引上了仕途之路。
他的名字叫英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