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深谋远虑(1/2)
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说明他们充其量不过是乱世枭雄也反过来证明只有曹操才是天才的政治家因为只有曹操才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采取了一种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政治策略。这是一种什么策略?曹操采用这一策略背后的玄机又是什么呢?《易中天品三国之深谋远虑》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在上一集我们讲了当时的乱世枭雄们对待皇帝的三种态度和做法第一种是董卓的叫做废立就是把现任皇帝废掉然后再立一个皇帝;第二种是袁绍的叫另立就是在现任皇帝之外他另外再立一个皇帝当然这个没有得逞未遂;第三种是袁术的做法叫自立自己当皇帝失败了那么这三种态度和做法他们共同的问题是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相比较而言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县以后立即就把自己的行辕腾了出来作为皇帝的行宫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礼仪、礼节那是非常地到家绝不像西北军阀那样子无法无天、吆三喝四。当年皇帝在从长安迁到洛阳的路上每天他也是上朝的哩就找一个农民的院儿往当中一坐大家都来行礼如仪。那些西北军的军阀、军官和士兵们都在农家院外面看着闹啊这皇帝上朝是这样的。这种事情到曹操这里是没有的曹操完全按照汉官威仪、大汉王朝的礼仪中规中矩地来供奉这个皇帝而且安排皇帝生活的时候做得非常地周到和细心很像一个大管家的样子。最让皇帝感动的是什么呢?是曹操送来了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你要知道这个皇帝他是个逃难的他可能脸盆都没有曹操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送来了然后上了一份奏折叫做《上杂物疏》。《上杂物疏》怎么说呢说陛下现在臣献上来的都是当年先帝赐给臣祖父和父亲的御用的器皿这些器皿臣的祖父和臣的父亲放在家里从来就没敢用过那是先帝的恩德我们是供奉在家里的现在臣觉得应该还给皇上了。
这一手是做得非常漂亮的我们知道做人情的诀窍在什么地方?做人情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做人情不要让对方觉得欠了你的。我们很多人不会做人情钱也没少花还老提醒人家你看我送了你什么东西啊。那么在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是跟叫花子差不多有人给他他就很感谢了当然他还得摆个架子。那么其他的军阀有没有送东西的?有叫做孝敬但是你再孝敬那也是我孝敬的这东西还是我的;曹操说这东西都不是我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皇上的现在我是还给皇上我是还东西不是送东西。这样表面上看曹操一点人情都没有皇帝用起来当之无愧、理直气壮大家想想这是种什么样的心理感觉。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他不是糊涂人他是明白人他马上就明白了曹操的这样一份用心。当然这个时候我估计汉献帝是从好的方面去理解的怎么理解的:大大的忠臣这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忠臣看来我们汉家的这个国运恐怕是要仪仗曹某人了。这是我猜测的我觉得这个猜测还是合逻辑的他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动和这样一种想法。
*曹操的殷勤让汉献帝十分感动他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这虽然是虚衔但曹操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做事情师出有名在政治上大大地捞了一把这让其他诸侯十分眼红。那么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袁绍又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呢?
袁绍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反应慢我们将来讲官渡之战的时候我还要讲这一点袁绍和曹操比他的反应总是晚半拍。曹操一抢先袁绍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以后仗着他人多势众他也提出来说他也要迎奉皇帝他说皇帝不能住在洛阳洛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也不能住在许县许县那个地方不好地势很低很潮湿我们皇上住那儿不舒服应该把他移到甄城来就是移到袁绍的地盘来准备和曹操共享这一张王牌。曹操听了以后肚子里好笑我到手的肥肉说分一口给你有这么好的事吗?嘴巴上不能这样说于是曹操用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一本正经地教训了袁绍一番说袁绍啊你确实兵多将广你也确实实力雄厚那么朕流离失所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你来勤王啊?怎么一天到晚看见你不是展自己的势力就是攻击别人啊?你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何在啊?袁绍也清楚这个东西就是曹操写的那不会是皇帝写的但是是皇帝的名义盖了皇帝的印出来只好写一封检讨书。你说这不是政治上他又吃了一亏吗?
曹操抢先一步把皇帝从洛阳迎奉到许县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说曹操没有吃任何亏啊!他得到了很多的头衔得到了很多的封地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面在当时看来是正义的旗帜。曹操现在干什么事都显得理直气壮了至少是“显得”他动不动都可以用皇帝的名义来下命令来出兵他师出有名了他堂堂正正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奉天子之后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政治上永远正确的这样一个不败之地所有的政敌先不先政治上先不正确了。当然了按照中国传统政治的规矩其他各路诸侯也可以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清君侧”那皇帝身边有小人呐小人就是曹操啊我们去把他除了。那总不如曹操用皇帝的名义直接下诏说你就是小人它来得便当嘛。所以现在曹操不管干什么事情是打击他的敌人也好是任命他的亲信也好他都可以用皇帝的这样一个名义一个在当时看来正当的名义。因此在这一点上曹操所有的敌人政治上矮了一头。后来就连诸葛亮作《隆中对》的时候跟刘备他也说了一句话他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就是这一点我们确实是抵抗不了诸葛亮都说抵抗不了。所以曹操这个举动在政治上大大地合算。
实际上我们看毛玠的建议和沮授的建议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毛玠的建议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一条是尊奉天子一条是展实力;沮授的建议是什么呢“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你仔细一咂摸这两条建议的格调是不一样的毛玠的建议比沮授的建议格调高得多高在哪里呢?他是奉天子不是挟天子“奉”是尊奉是维护;“挟”是挟持是利用这岂可同日而语啊!所以格调上曹操就高了一招。即便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曹操的想法和袁绍一样或者说毛玠的意思和沮授一样也是利用先任皇帝那你先把这个牌拿到手它在策略上也高了一招啊。王牌只有一张谁抢先拿到手谁就是王可惜袁绍不听。
*曹操抢先在袁绍的前面将皇帝迁到了自己的地盘就可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展自己的力量号令不肯臣服的诸侯。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提到皇帝迁到许县后朝廷大小事物都有曹操决断。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通过尊奉天子曹操真的能够顺利展自己的力量号令那些不肯臣服的诸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