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何去何从(1/2)
东汉末年的政治**使曹操做不了能臣接下来的天下大乱又让他面临新的选择。身处乱世是苟全性命还是挺身而出?如果要有所作为是做英雄还是做枭雄或者是做奸雄?曹操该怎么做又是怎么做的呢?《易中天品三国之何去何从》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在《能臣之路》节目当中易中天先生从曹操到底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展开了多方位的分析。在易中天先生看来曹操本来的志向是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可是在那个乱世年代随着中央政权失控军阀割据一方曹操的能臣之路肯定是走不下去了。这时他的人生道路就面临着新的选择那么曹操的选择是做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从当代视角为我们精彩品读三国——何去何从。
易中天:
我们知道曹操再一次被朝廷招回来的时候灵帝已经死了。灵帝死了以后朝局大乱董卓入京把持了朝政。董卓入京以后他也很明白一个道理他自己带来的西北军那是一群土匪搞破坏可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搞建设要得天下还得依靠东汉王朝原来的那些官员和将领。于是董卓他也拉拢人才集中就包括曹操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这个时候曹操的政治远见、政治敏锐和政治眼光就表现出来了曹操一眼就看穿了追随董卓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和自取灭亡。于是曹操就从京城里逃了出来准备逃回老家。
曹操走到陈留陈留就在现在开封市的东南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在这个地方停下来了。为什么呢他得到陈留一个叫卫兹的人赞助这个卫兹大概是家里很有钱的赞助了曹操一大笔钱财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历来不太被人注意。就是三国时代的那些英雄比方说曹操比方说刘备他们能够起兵能够成为一方诸侯都是得到财团赞助的而且这个地方财团通过资助他们认为的英雄人物来参与政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政治传统。那么曹操得到了卫兹的赞助以后就在当地招兵买马最后公开打出旗号要成立义军讨伐董卓这是曹操成为“乱世英雄”做的第一件事情:“倡义兵”。曹操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响应各路诸侯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举起义旗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
公元19o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组成联军并公推袁绍为盟主。这支军队由于他们的驻地都在函谷关以东因此被称为“关东义军”也叫“关东联军”简称“关东军”。而董卓的部队则叫做“西北军”。曹操被“关东盟军”的盟主袁绍任命为“奋武将军”。
*曹操欣然接受了“奋武将军”的称号因为据易中天先生分析曹操从公元174年出山到公元189年起兵他一直是向做能臣的。这次曹操接受这个称号本来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大事可是就在他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赴汤蹈火的时候却感到了报国无门。那么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而使他如此失望呢?
先是“关东军”的盟主领袁绍徒有其表。袁绍这个人被推为盟主也是有道理的第一袁绍出身高贵他的家族号称“四世三公”什么叫“四世三公”呢?就是他这个家族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我们知道在汉代“三公”这个职务的地位是很高的仅次于皇帝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家一连四代人就是袁绍以上太祖、高祖、祖、父这四辈都有出任这样官职的人那在官场上是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啊。第二袁绍自己一表人才长得非常漂亮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有来往。更重要的是袁绍因为反对董卓而声名大振。
董卓进京以后就琢磨着换皇帝他要废掉当时的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因此找袁绍商量。为什么找袁绍商量呢因为袁绍的叔叔当时是太傅于是董卓就想让袁绍传话给他的叔叔请他的叔叔来支持一下这个事情。当场遭到袁绍的拒绝这个皇帝怎么能随便换呢皇帝就是你换的吗?董卓这个土匪勃然大怒就骂袁绍臭小子竖子天下的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快吗?当时袁绍是军官按照制度军官开会是可以带刀的董卓把刀拔出来这么一骂袁绍唰一把把刀拔出来一把横过来横在胸前刀刃对外刀背对内说天底下难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吗?然后后退退出会场连夜逃出京城。那么这件事情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认为这不是事实《三国志》的记录也不是这样的《三国志》的记录是袁绍对这个董卓说那我回去跟叔叔说说然后就跑掉了。反正袁绍确实是反对了董卓的这个是事实。所以让他来做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的盟主还是有道理的。
但是袁绍这个人没有政治头脑。董卓是怎么入京的就是他袁绍弄来的。因为当时汉灵帝去世以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在一个问题上生冲突就是谁来坐下一任的皇帝。汉灵帝是想立刘协的就是小儿子而且把这个事情交待给了当时西园八军的上军校尉蹇硕。而刘辩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所生何皇后当然是希望他的儿子来当皇帝而何皇后的哥哥就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名誉职务了掌实权的是大将军。所以这两个集团就为这个事情打将起来那么第一回合士人集团取胜上军校尉蹇硕被何进杀掉何进接管了上军。这个时候袁绍就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说既然如此我们乘胜追击把所有的太监统统杀个一干二净从此天下太平。这个何进是有点动心的因为何进是什么出身呢屠夫本来就是个杀猪的。但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何太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因为当年何太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就是那个小儿子是一个叫王美人的这么一个级别地位比较低的女人生的生了以后何太后给她送了一杯酒给王美人喝王美人喝了就死了。汉灵帝勃然大怒要废皇后是宦官们跪下来求情才保住了何太后的皇后地位所以何太后就不愿意对太监下手。这时候袁绍又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说那就请董卓进京让董卓来吓唬一下何太后。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馊主意老百姓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你请来的还是凶神。
这个事情当时曹操得到消息以后哈哈大笑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曹操呵呵呵呵哈呀犯得着吗?不就是几个太监吗几个宦官吗?太监和宦官为什么能够得势?那是皇上宠信他们皇上不宠信他们他们能怎么样啊?当然不错了有几个太监是很坏的是要整治整治的派一个刑事警察去就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我们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曹操和袁绍这两个人的政治水平了曹操的观点很简单呐杀鸡焉用牛刀何况这把刀还不在你的手上兵者凶器也刀是不能随便出鞘的刀出鞘就要见血没有鸡杀就要杀牛。何进、袁绍这是该着被杀的犟牛蠢牛结果怎么样呢?董卓还没有进京何进就先被太监杀了何进被太监杀了以后袁绍再带着军队打过去再去杀太监杀得一塌糊涂以后董卓这个虎、这个狼就来了。再来杀他们。
是的政治斗争是要先下手为强那不等于到处树敌呀!最严重的打击只能施于最顽固和最凶残的敌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恶必办胁从不问。你怎么能把太监统统杀光呢?再说太监里面也有好人嘛。但是袁绍是怎么杀的呢袁绍下一道命令凡是没长胡子的就杀弄得洛阳城里面那些还没来得及长出胡子的小伙子见了袁绍的军队就脱裤子验明正身。所以曹操硕我预见他一定会失败。
这个盟主是这样一个人其他的人呢也不咋地。比方说孔伷是个夸夸其谈的史书上的说法说他是“嘘枯吹生”什么叫“嘘枯吹生”呢就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反正是特能说可惜不能干。又比方说济州牧韩馥那是个没注意的当时桥瑁写信给韩馥说曹操那边已经起了义兵我们也准备起义兵大家联合起来去对付董卓。一封信写到韩馥这里韩馥居然拿出来问大家说你看这个董卓和袁绍他们要打起来了我们是帮董卓啊还是帮袁绍啊?居然问这样的问题。结果他手下一个谋士叫做刘子惠的马上就顶回去说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要问是为了袁绍还是董卓呀!一句话说得这个韩馥满脸通红“那为之奈何”啊刘子惠就跟他出了个主意说按兵不动“兵者凶器也不可为”啊做人不要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是先烂的我们看一看人家怎么样人家动咱也动人家不动咱也不动。看来这个刘子惠也不咋的但这个话韩馥他听进去了因为韩馥他最怕的是丢地盘因为韩馥是在冀州冀州这个地方是很富庶的在当时据说冀州当时的粮食足够吃十年的所以韩馥最怕人家来墙他的地盘尤其怕袁绍。
袁绍从这个京城里逃出来的时候董卓准备是要追杀袁绍的这个时候京城里面有几位名士跟袁绍关系很好就去劝董卓。说大人不要这样这个袁绍他是个年轻人他不懂事他不识大体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又害怕他当然要跑嘛他没有别的意思但是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您不如任命他做一个太守他必然会感恩戴德袁绍如果对董大人您感恩戴德那么太行山以东不都是阁下的了吗?哎董卓说这有道理啊好任命他做渤海太守就任命袁绍做渤海太守。袁绍当时逃出来以后逃到哪儿逃到冀州韩馥马上就紧张了袁绍来了还是渤海太守怎么办呢抢我地盘来了。韩馥马上派兵把袁绍看起来直到最后“关东联军”成立袁绍当了盟主韩馥才把袁绍放出去让他行动。韩馥就是这么一个玩意你说他怎么回去打头阵?
其他人也差不多他们虽然组织了一直联军谁也不愿意冲锋陷阵都在观望。曹操看不下去了曹操对他们说了这样的话: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就是说我们成立这样一支义军而且已经联合起来了你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而且曹操跟大家说现在是消灭董卓最好的时候为什么呢?这个时候董卓已经把洛阳城烧了然后把皇上西迁到长安。曹操说了如果过去董卓还在洛阳京城的时候手上有皇上我们去打他不大讲得过去;但是他现在已经把我们的都都烧毁把皇上都劫持了按现在的话说那就可以定位为恐怖组织了已经天下震动了不得人心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跟他决一死战一战而天下可定。但是没有人听他的曹操说好吧好吧你们不打我自己去吧自己带了一支部队西进。这个时候只有张邈表示同情派了一支小部队也随着曹操西进。但是这个时候曹操的实力是非常的弱小根本不是董卓那个“西北军”的对手所以一败涂地曹操自己本人差一点阵亡是他的堂弟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曹操才逃出来。当时最紧急的时候曹洪跟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能没有哥哥你骑上我的马走吧!曹操才逃回了他们的大本营大本营在酸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