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开始借贷赢利了(2/2)
“东家高见,小人万不能及也!”
“还有,你知道吧?哦,你应该知道,因为你是我们银行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官员们有没有在我们的银行存款呢?有,全部都有,而且是大量地存款。这没有调查,但是我能猜测出!他们存款的时候,全部用了假名字,或者用的是家里奴才的名字!反正我们存款又不认真调查他们的来历。我们不管这一点儿!
严树继续扩大着规模,向周围的店铺发出了购买和兼并的信号,不久,就用重金把周围的三家大店铺盘了过来。改造成一家大型金库。
人员的招募也在紧张地进行,两个月之后,大家银行的职员就达到了五百人。另外有保护人员二百多。这里有很多是从米脂县抽调过来的,他们出身农民的最底层,对这份薪金优厚的工作很感恩,忠心耿耿,严肃认真。
银行又不断地对外推荐介绍,向许多的大商人,工业界发出了愿意帮助资金的信息。
严树也有些不摸底细,不知道在大明朝的借贷市场有多大。
这一天,严树正在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店铺里的人群,突然有一拨官员闯进来,这群人一下马就直奔柜台而来,急匆匆地问:“这里就是大家银行吧?”
“当然,这位客官,哦,这几位官爷!有什么事情需要小的为您帮忙吗?”
“有啊。出了大漏子了!你们这里真的能借到款?是现银子么?”
几个出入的人都象看待乡巴佬一样的欣赏着这个风风火火的官员。
“怎么不能?那还怎么叫银行?”
“好!怎么才能借到?”
“只要出示你的证明,当然,还需要保人,如果你失踪了或者逾期不还,我们就要担保人来归还的。”
“那好!我需要借款三十万两,能不能现在就予以办理?”
“三十万?”
“是啊。我们的场子里急用啊。”
“数额太大,得找我们的主事的来。”
找了主事的,主事的又找了更主事的,最后找到严树。
严树亲自接待这些官员,互相通了姓名职位以后,严树才知道他们是河北遵化的。
“那里不是有一个大铁矿?有一个我大明最大的冶炼中心?”
“啊?廉主事!这你也知道?”
“当然!你们是全国第一家用焦炭来冶炼的工场,这样,就提高了炉温,钢铁的质量更高了,你们最大的铁炉最多一天能出两千斤的铁板!”
“啊?”官员们面面相觑。
“你,您怎么会知道?”
用焦炭的技术可是遵化冶炼场的最大秘密啊!而且,一天能出多少铁他都知道!真是神人了!
“廉东家,廉主事,您怎么知道?难道是锦衣卫告诉您的?”打破脑袋,这些人也想不到,这样的信息就在后代的中学历史课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
这样受到人家的关注,是这些官员们没有想的,他们毕竟是一些地方的小官员,最大的才是六品,在五品级的严树面前还是小老弟呢。于是,他们倍感荣幸,又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廉大人,您得救救小的们!”
“什么?”
“大人啊,您不知道,现在辽东战事告急,工部紧急要求,让我们遵化在短期内给前线提供二十万件兵器,可是,大人,我们暂时没有存货,而且,上边要求得太急!我几乎做不来,唯一可行的就是紧急招募扩大生产,可是,这需要大量的钱啊,还需要大量的铁矿,我们一时从哪里弄去?工部喊得高,临时只拨给三万两,而我们需要的是四十万两!”
“这件事情么,我得从长计议,因为,这么一大笔钱儿,我可是从来没有借过!”严树摆摆谱,心里在激烈地思索着,怎样才能从这次借贷中捞到足够多的好处。
几个官员都是负责的官员,工部的要求很急,并且命令很严,若是逾期不完,将以贻误军机的重罪处置!于是,这些人苦苦哀求严树帮忙。
严树推辞了半天,终于答应:“好,我试着办!”
“天啊,廉大人!廉大人,您真是小的们的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啊!”
嘣嘣嘣。。。。。。几个官员们一起给他跪下了。
严树慌忙把他们扶起来,说道:“可以借,不知道诸位什么时候来提款,”
“越快越好!”
官员们恨不得立即就见到银子。
“那好!我现在就可以打款提银子!”
“好!”鼻子都高兴歪了不是?
“可是,我有个条件!”
“啊?说,就是一百个,一千个条件我们都能答应!”
“是这个,我想入股遵化冶炼业,也就是说,我的这三十万两银子不用你们还了,算作是我的股份,也就是说,你们官办的加上私人办的冶炼场里边,都有我的一份了,至于它能占多大的比例,我们将来再确定!”
“廉大人的意思是说我们一起办场?您的银子就花在场子里?”
“是,这是初步的意向!因为,国家的军事和民生经济对钢铁的需要正在急剧的扩大,你们的场子规模太小!太小了无法集约经营,成本高,利润自然也不行!”
“好!我们早有此意!只是将来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