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乔治號上的人间(2/2)
鹤薇这套刀具中,止血钳、產钳、注射器、持针器以及苯酚浸泡桶都是救人的器械,但只有手术刀,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当人类发明刀具的第一时间,人类用刀做的事情,就是捅那些有著內臟血管血肉的活物。
刀,用来救命最好。
但捅敌人,也很好。
鹤薇觉得,自己这会儿,不能仅仅是一名医生了。
她,要进行自己的战斗。
“如果卓星还活著就好了……”
鹤薇真的不知道,和她一起来的护士,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身份中,开办西医医馆里的护士卓星,为什么就那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
……
乔治號上层甲板附近的宽敞大厅中。
这里是船上,最高、最大,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公共空间。
清朝的官员,文彦,此刻还穿著那身官袍,走在了这里。
他路过了很多地方。
也看了很多的地方。
看不够。
但越看,越心痛。
一层是小丑、动物马戏团、侏儒进行表演的奢华大堂,同时也有很多精致的酒食餐点提供给一等舱和二等舱这些相对富有的船客。
邮轮似乎为了给船上的西方白人乘客,一段猎奇的东方文化体验。
除了西方的滑稽戏、魔术和杂技等节目,他们甚至僱佣了一些,在皇城根或者天桥上的杂耍、耍猴、变戏法艺人。
能看出来,这艘船上有懂得中国文化的专家。
这些“武”把式都请过来了,但最后卖大力丸的环节省略了,至於靠嘴说话的艺人,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唱大鼓的还有相面看手相的,一个都没有请。
没办法。
一等舱和二等舱的洋人听不懂汉语。
中国本地富豪阔少们,也不稀罕在这洋船上,看那些早就看烂的玩意儿。
所以,在邮轮公司幕后的精心安排下。
乔治號,这艘面对西方豪客,主打东亚中华文明之旅的海上豪华度假旅程,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旅客可以在这里,看到西方的巨人和侏儒同台竞技,可以看到在 1877年首演,就轰动全球的“人体炮弹”节目。
那边洋人搞了空中飞人,这边中国杂耍艺人就在双竿之间横跳,家传绝学猴戏再加上杂技功底,上演把洋人看眼的“倒掛金猴”。
那边洋人搞力士秀,几百斤的英国大力士表演弯铁棒、扛起马匹,华夏艺人不想输这一局,直接把压箱底的金枪锁喉、胸口碎大石这些硬气功搬了上来。
洋人在钢丝上骑自行车,华人就叠罗汉转碟。
这一层的表演,某种程度上,硬生生地成为了华夷之间的意气之爭,太后老佛爷挣不回来的面子,这些在船上討生活的华人,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下了台备受凌辱歧视。
但当他们的粗布鞋,踏在了舞台上时……
他们不想输。
上洋人的船表演节目,本来是为了妻儿老小的一口饭。
但此刻,早已不止为了一口饭。
我要討生活。
可是,
我也是中国人。
“好!”
有一名戴著单片眼镜,大腹便便的美国富商,看著台上的中国人竟然用牙咬起了一个巨大的陶瓮,忍不住叫好。
台上,那名微瘦,但一身精壮筋骨的十几岁华人艺人,额头上满是青筋,他咬著陶瓮,浑身打颤,但还是站起来了,把陶瓮叼了起来。
他牙床都绷紧了,绷地,像万里长城一样绝不倒塌。
他很痛。
他看著那些洋人,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浮於表面上的中国的风俗,往台上扔美分、便士、法郎。
他看著那些洋人,激动地用听不懂的英文,说一些似乎是“黄皮猴子! wonderful!(太棒了)”的单词。
很痛。
痛的,能感觉到牙齦在流血。
文彦自己那顶顶戴翎,刚才就被他拿了下来,他怔怔地看了一会儿这个耍杂技的小孩儿。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觉得,自己不配戴上这顶帽子。
太后老佛爷的牙,有过这般坚硬吗?
紫禁城瓷盘中那些放软的果子蜜饯,背后是多少国人的牙床,日日夜夜和这瓮上粗糲摩擦?磨出了鲜血?
……
就在这座大厅边缘,那个通体胡桃木、铺著羊毛地毯的向上旋梯口处,站著好几名穿著燕尾服的白人侍者。
这些侍者的旁边,放著几根黑褐色的文明棍,在角落的柜子里,还有供他们使用的刀具和火器。
他们站立在此,是確保,能够登上二层和三层区域的,只能是头等舱船客。
拿著头等舱船票的客人,是这艘邮轮上,最最重要的客人。
这些白人侍者,只看船票,不看肤色和人种,甚至都不看客人的穿著或者仪表。
只看船票。
拥有一等舱船票,就会得到他们宾至如归的服务和保护。
就可以,前往上层区域。
此地,是这艘豪华邮轮最核心的位置,只有头等舱的尊贵船客才能进入,就连船票费用颇为不菲的二等舱船客,也绝对禁止进入这里。
二层的豪华餐厅。
是乔治號装潢最豪奢的公共区域之一,只要一踏入这里,就可以体验到一种,宫殿般的恢弘之感。
长蓀坐在一处漂亮的隔间內。
他还穿著那身华贵西装,把那个捆绑著银链子的神秘箱子放在脚边,十分自然地要求旁边黑人服务生帮自己修剪雪茄。
他在等待两拨客人。
还没到。
所以他欣赏了一下这乔治號漂亮华贵的餐厅。
这不是法国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风格。
长蓀很喜欢那种有著大量镀金浮雕,有著华丽繁复的曲线,还有水晶吊灯、绘製著西方眾神神话的壁画和天顶画的歷史復兴主义。
不过,这是一艘英国船。
这艘船上那更加內敛的英式新古典主义,那雅各宾还是乔治亚的风格放在这里,也非常不错。
四周,都是桃心木和橡木这些名贵木材的镶板,不知道造船厂是如何设计的,竟在这里放了很多多立克古典柱子,那装饰用的石膏浮雕和壁炉,更给人一种英国贵族的体验。
长蓀正看著脚下那几何图案的地毯发呆,他要等的客人来了。
一双清朝低帮官鞋,颇为不自信地,站在了这洋人的地毯上。
“文彦,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