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臂之力(1/2)
与后世的云贵川不同,魏晋时期的南中,还未形成繁华昌盛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甚至后世的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此时还都未融合出现,歷史较为悠久的那一批,也要等东晋退出南中,爨氏与本地夷人文化交融,夷化为西爨和东爨三十七部后才会出现。
因此,刘麟手上拿的,大都是口耳相传的部落名。
“几名和东川生夷打过交道的夷帅,臣也都带来了,主公可要详问一番?”
“叫进来吧。”
帐外正等著几名夷帅。
这几人皮肤深棕,穿著各色的外衣。
等几人走入后,刘麟忽然眯起了眼,他感觉这几人有些眼熟,可如今情况紧急,便没在多想,直接出言问道:“各位头人都老,可知那东川斯叟人数几何,分居何地?”
几名夷帅相视一眼,一名双臂纹满图案的夷帅看起来最是激动,当先站出道:“回上官的话,南人並未听说东川之名,且那处隱山岭曲水之间,亦无城镇。”
话音落下,刘麟不由得侧目。
这个夷帅,官话竟然说的比一般的庶民都要顺畅,而且没有很明显的古怪口音。
看来是个熟夷。
熟夷登户籍,担赋役,多居平坝,通汉音,改汉姓。
生夷无户籍,不纳税,多居险隘,音独立,无文字。
但生夷和熟夷关係,通常极为复杂。
“生夷以熟夷为间道,熟夷以生夷为巢穴。熟夷势败则委过於生夷,生夷则捏一不可知之名,指一莫须有之地,又得熟夷弥缝之,祖护之。”
无事时,熟夷虽然会嫌弃那些生夷不通礼仪,但也会帮助他们入境抢劫,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作为回报,等遇难时,生夷会帮忙掩护熟夷和他们的汉人大姓遑耶逃入深山,避过劫难。
“东川之地只是代称,曾是汉驻南中之故地。”
刘麟示意这不是重点:“诸位,可知其部族分布如何?”
东川县也好,汤丹镇也好,目前都还没有城镇建制,尚属於堂狼县下的荒野高山。
只不过后世曾在东川发现过西汉的採矿遗址,到魏晋时期就断档不见,现在看来,应该是被这几部生夷所占据。
这几名夷帅见李叡和霍彪都坐在刘麟下首,心知刘麟身份不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將自己见过的细节全部说了出来。
从他们的话语中,刘麟总算把这段遗失在史海中的片段补齐。
三大部落,邑聚过千人,更有数十个近百人的小型部落,藏身深山。
占据后世铜都汤丹镇的,就是其中最强的斯叟部落,加上叟人生性残杀好战,被刘麟定为此战的首要目標。
“主公,此事...难矣。”
几名夷帅退出去后,霍彪看著刘麟铺了一桌案的竹纸,心中忧思万端。
人数多,地形熟,兵器利,性好战,这可不是一般的能隨手平了的小部落。
“臣虽久居南中,常与夷人阵战,但大都在开阔之地,少涉如此深山。”
“若是有一二本地之人引路,还可一战,若无熟路之人...臣恐无功而返”
霍彪说的还算是委婉了。
这可是云贵高原!
不说別的,仅东川產铜量最大的汤丹镇一地,最高海拔四千多米,最低海拔一千米,海拔跨度將近三千米!而且,还都是连羊肠小路都没有的深山。
这又不是打游戏,点个行军就可以了,他刘麟要是敢莽撞地一头扎进去,別说无功而返,能活著出来就烧高香了。
刘麟也听出来了霍彪的意思,眉头紧锁,手指不停摩挲。
“这下麻烦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