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寧州计簿(1/2)
招兵!
买马!
刘麟野心勃勃!
穿越之时,除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刘麟一无所有。
这一路的顛沛,直到今日,他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自己的財政、自己的兵权。
怎能不让他心生豪气!
当然,掛的还是大成寧州刺史的牌子,而不是刘麟自己开府建牙署百官。
但有实实在在的土地、兵权、財权可以支配,刘麟就已经知足了。
“主公...这是您要的计簿。”
夜色中,游子远匆匆走进了仪武园的书房,与在座的霍彪、李叡等人一一行礼后,满头细汗地將手中一沓竹纸交给了刘麟。
这正是他按照刘麟的要求,编写的寧州计薄。
用后世的话来总结:寧州刺史府財政收支报表。
看著里面教育、卫健、交通、科技等一串的零。
刘麟苦笑地揉了揉眉心。
他不该对任回抱有什么期待的。
“教育、卫健、科技,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先併到后面去。”
刘麟將几张完全空白的竹纸抽出,递还给游子远,然后继续翻看起来。
结果,越看眉头皱的越深。
不说南中七郡了,光这建寧一郡的情况,就让刘麟深深地感觉到,什么叫做开发落后。
晋承汉制,虽说晋武帝司马炎水平不差,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点出来了占田制,但发展到西晋末,占田制的弊端早就远大於利。
而大成又是个经典的流寓政权,在范长生加入前,政治制度只能说是草台班子中的草台班子。
田制方面,李雄直接生搬硬套,把西晋的占田制搬了过来。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等到了南中之地,任回对此两眼一抹黑,乾脆把大成那已经走形的占田制,又搬了个不伦不类的过来。
这就导致刘麟看到的財政报表上,收入一团混乱。
“推翻重来吧,这任回明显衝著暴力弹压,发一笔横財来的!我们要想进行可持续开发,这些根本没有任何沿袭价值。”
看了几眼实在看不下去,刘麟把財政报表往桌子上一扔,揉著眉心靠到了胡床靠椅上:“刺史府班子选出来了吗?”
“选出来了,按您的要求,所有人都建了人事档案。”
“把成分报一遍。”
“实权主官,焦噲、雍典...成分全部是大姓地主。”
“中层骨干,八成来自大姓地主,一成来自夷帅富户,一成是其他。”
“下层骨干,六成来自大姓地主,三成来自夷帅富户,一成是其他。”
这就是白手起家的艰难之处了,魏晋之时,知识垄断严重,像南中这样的边陲之地,更是如同天隔。
之前刘麟试图谋划的范长生手下的道宗派和巴蜀本土派,但一直还没找到机会伸手。
这就导致,他现在压根就没有自己的元从基本盘,更没办法带来足够的中下层骨干。
因此,刘麟只能靠著这些本土大姓来组成刺史府班底。
好在这些本土大姓被李毅、王逊和任回折腾的大伤元气,现在也是怂的很,不敢隨便伸手,正好可以观察筛选上一段时间。
“子远,彦思,明后日带好州郡兵,去釐清味县周边的耕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