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设宴践行(1/2)
月华浸兰台,铜灯影披离。
满座敲盏和,赤足舞单衣。
饮宴正酣。
虽是觥筹交错,但宴中眾人都是各怀心事。
左上首,刘麟夹起块炙肉,慢条斯理地嚼著。
合於利而动,不合於利而止。
这確实是刘麟最开始的想法。
但答应插手关中,却並非全因为刘玄。
亦是因为,刘麟想到了原本歷史线上的关中之地。
八百里秦川,诸夏族裔几乎死绝,只余诸夏之城於羌胡羯氐。
如今刘麟穿越而来,有了这样的机会,很难做到束手不理,总归是要试上一试的。
只是筹谋此战时,竟然又让刘麟意外的发现了可谋之利。
一是游子远,这个五胡时期极为稀有的谋主级人才,虽然现在看上去还有些稚嫩,但歷史已经印证过其才情。
二是大匠。
虽然儒家统治地位被魏晋时期的清谈思潮冲淡了几分,但工匠的地位依旧非常低下。
甚至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大都被编为了“伎作户”,沦落为士族庄园里的依附民或奴婢。
之前刘麟在流民里挑出来的,大都是只能做做基础活的百工户。
那些大匠要么为世家豢养,要么为官府所辖。
而现如今,正在宴中的刺史和太守们,手中就有著不少的大匠!
“安乐公,军师,何故明日便要离开关中?”
一曲结束,舞姬新乐未起,贾疋总算忍不住,第一个问道:“可是吾等招待不周?”
“非也。”
刘麟笑著摇头,坦然道:“只是族叔委我的差使已毕,需启程上路了。”
“可...”
贾疋欲言又止。
他没说下去,但刘麟也知晓他的意思。
別看这些太守们致师时勠力同心,一旦战爭结束,一个个的都有著自己的算盘!
前日入城之后,没人提论功行赏之事,反而跑来收拾烂摊子。
原因之一,就是分功。
当然,也是因为长安这个烂摊子,实在烂的让人看不下去了....
光说釐清城內吏治一事,南阳王到死都没干,一直拖到了麴允掌权才开始做。
“哈哈,各位都是一方英豪,何必如此作態。”
刘麟看著这几名太守各不相同表情,忽然颇感有趣。
这一战,如果没了刘玄的檄文和会盟,没了自己筹谋和定计,靠他们怕是很难这么利落地击退刘曜,更难获如此大胜。
论功行赏的话,自己叔侄毋庸置疑的首功。
而正史记载战事时,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惯例。
那就是如果一场战爭中出现了什么经典的计谋,那便会著重书写定计之人和主事之人,其余如副將的名字便不会在纪、表中出现。
运气好的,会在个人列传提及,运气不好便会没名史书。
这些人老成精的太守们,都知道如此。
因此没一个提起现在论功的。
毕竟到他们这个层次,求的更多的是歷史定位、是名留青史。
君不见多少三公封疆,儘是没名版牘,不为后人所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