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向北(三)(2/2)
“啥出身?”赵铁山摇头说道:“咱们既然到了这新洲大陆,每个人的来历和出身不都一样的吗?”
甘大全眼中露出了希冀之光,就连身上所受的几处创伤,似乎也没那么疼痛了。
——
6月26日,坪山堡(今北温哥华市)。
潮湿的海风裹挟着松木的清香从敞开的窗户灌进来,新华陆战队第三连指挥官侯望川中尉的办公桌上,那份刚刚送达的调令正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印有“新华军务部“火漆印的纸面,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锋利的弧度。
“终于不用在山林里抓野人了!“
迅速地浏览完,脸上顿时闪出兴奋的表情,他猛地一拍桌案,腾地站了起来,军靴在地板上磕出清脆的响声。
正在整理“物资清单”的书记官梁中民被惊得笔尖一抖,墨汁在《铁砂岛劳工征调表》上洇开一团黑斑。
他无奈地抬起头来望着侯望川,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中尉肩章的金色穗线上跳出一串耀眼的光点。
“怎么,我们要被调走了吗?”他小心地将羽毛笔搁在砚台上。
“嗯,准备去北边打土人。”侯望川将调令递给他,语气轻松地说道:“稍后,向部队所有官兵下达命令,整理器械和行装,在运输船抵达后便即可出发。”
梁中民接住调令时,注意到他左手拇指上那道泛白的疤痕——那是一个月前在附近丛林中围捕斯阔米什人时,被石斧刮伤的痕迹。
他展开调令,瞳孔突然收缩:“北屯堡遇袭?这些海达人竟敢跨海数百里来犯?“
“是呀,土人还真有胆色!”侯望川冷笑一声,从铁皮柜中取出一卷海图,摊在桌案上,手指慢慢地移动至北方一片群岛位置,“而且,他们还是长途奔袭数百公里,从青霭群岛跨海而来,然后便发起了登陆攻击行动。嗯,是个不错的练兵对象,总比整天追着那些只会钻山沟的土人(斯阔米什人)强。”
“咱们从这里撤出后,那铁砂岛(今特克赛达岛)所需的劳工‘征调’行动该如何进行?”梁中民将那份调令重新折好,然后放入文件夹中。
“多半是在农闲之时,从合江(今温哥华岛考特尼市)那里抽调民兵过来继续搜捡土人,然后送往铁砂岛以供挖矿所用。”侯望川说着,笑了笑,“这些事情,咱们就不用太过操心了。上头既然发来调令,那定是有后续相应安排。”
铁砂岛,顾名思义,岛上拥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磁铁矿。
据探矿的资深匠人言及,这座岛上的矿石品位超过40%,位于岛屿北边的部分矿脉,品位甚至可以达到60%-65%,比广丰(今萨尼奇市镇)那座铁矿优越得多。
更不消说,广丰铁矿仅仅是一座规模极小的矿场,储量最多在万吨左右,而且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开发难度也随之增加,矿石品位也逐渐降低。
可以预见,这座小矿最多再经过十数年的开采,便会慢慢趋于枯竭,难堪再用。
为长远计,新华政府早在三年前便派出数支探矿队,于启明本岛及周边小岛探查矿脉,寻找后续铁矿资源。
在结束了与西班牙人之间的战争后,曾一度中断的探矿活动又重新启动,而且队伍更是增加了两倍,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座可以取代广丰铁矿的矿场。
尽管,穿越众知道他们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后世便为加拿大主要铁矿产地之一,但具体的矿脉在何处却不甚清楚,只能派出更多的人手四下寻找。
除了启明岛及周边小岛外,金沙河地区(今温哥华市及周边)、新华湾(今西雅图为核心的皮吉特湾)等几个方向也都派出了几支探矿队,以广撒网方式扩大寻找范围。
去年八月,一支探矿队根据合江地区反馈,说附近的一座岛屿可能存在铁矿资源,便立即赶了过来。
该岛上的土人在前往合江贸易时,曾提及那里许多山岭中有呈现黑色和深褐色的岩石,似乎与矿业部所发布的铁矿特征极为相像。
当探矿队登上这座面积颇大的狭长岛屿后,经过一番探查,果然发现大量磁铁矿,而且储量极为丰富。
粗略估算,这座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的小岛,铁矿蕴藏范围极广,储量规模可达万万吨,或者还要高(实际储量为2亿多吨)。
新华决策委员收到报告后,当即调动大量资源,开始对该岛进行开发。
修堡寨,建码头,圈矿场,输入各种开采设备和工具。
同时,“征召”大量挖矿劳工运往岛上。
有鉴于人力的极度短缺,新华政府索性出动部分无所事事的陆战队官兵,于附近岛屿和临近大陆地区去搜捡原住民部落,“劝导”他们走出山林,从事艰苦的挖矿工作。
预备第三连是今年四月才增建的部队,原为架子连队,仅有部分军官和资深士官,人数不到四十人,在补充了五十余名新兵后,便被拉到坪山堡,展开对地方原住民部落的“搜捡”行动,并将这些世居此地的土人转移到更需要他们的铁砂岛。
这种军事行动烈度极低,连治安战都算不上,除了不断钻山沟,练练腿力外,其实对于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并无太大作用。
至于实战,更是几近于无。
官兵们全副武装进抵土人部落后,仅需放上几枪,亮出明晃晃的刺刀,便能对土人构成致命的威慑,然后便乖乖地随同新华人来到坪山堡,等待船只转运。
这样的战斗,委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但是,拔剑四顾心茫然,我新华周边似乎还真的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
土人的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也没什么组织力,连基本的铁器都没几件,在普通民兵跟前都走不了几个回合,更遑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新华正规军。
正当他们“百无聊赖”地在坪山堡周边执行征调土人行动之时,却不想能接到军部的调令,转而去剿杀那些敢于主动来犯的海达人。
这些海达人能组织起数百人的武装,还能跨越数百公里海路,长途奔袭北屯堡,如何不会引起新华政府的高度警觉。
这般有效的组织力,这般强悍的战斗力,还有这般极具攻击性,而且还通过辗转几手的贸易渠道获得了不少铁器,假以时日,说不定就能成长为一个实力不俗的部落联盟,构成对新华的威胁,进而阻碍北方皮毛贸易的正常进行。
对这种具有潜在实力且又扼守北方关键航线的土著部落,必须要予以遏制,乃至强行打压,不使其有一丝冒头的机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