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阳朔三年(2/2)
他们和当年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骊山刑徒,没有两样。
唯一不同的是,
这次不用等待地方上的“陈胜”和“吴广”,率领百姓起义了。
他们自己就是陈胜吴广!
失去土地的农夫,
和饱受压迫的工人,
在愤怒之时,是没有区别的!
一个名为申屠圣的人,率先纠结了百八十人,发动了起义。
随后他自称将军,杀了那可恨的官吏,带着人手跑出颖川,纵横了九个郡的范围。
大汉朝廷因此震动,很快便发挥出了比起治水还要强有力的反应和调度,对这群敢于挑战自己地位和统治的贱民,砸出了重拳!
而面对大汉朝的沉重打击,
这次起义不可避免的迎来了失败。
申屠圣这些敢于挑起事端的“贼首”尽数被处死,
那些追随叛贼的人,也受到了严厉的追究。
更多的人被权贵们理直气壮的抓走,变成了他们庄园中的奴仆。
更多的怒火也伴随着铜铁的断裂,从而积蓄浓烈起来。
终有一日,
这熊熊的火焰,注定会掀翻压在自己头上的盖子,熔炼了铜铁、烧没了污秽。
来到中原已有一段时日,但碍于根基尚浅,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太平道们听说了这件事,便忍不住说:
“这是天下大乱的预兆啊!”
“跟我们同行的人,在此之后就要多起来了!”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不要让这初诞的火苗熄灭!”
而在长安城中,
贵人们还沉浸在镇压叛乱成功的喜悦中。
他们只得意的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痛斥着低贱之人的不自量力,全然忘记了百余年前,他们的祖先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大汉朝的——
当然,
即便记得祖先的光辉和功绩,
明了他们的来路,
这群后辈也会理直气壮的说:
“大汉的江山,是通过我祖先的努力才得来的!”
“我应该吃的苦,我祖先早就帮我吃尽了!”
“我天生就应该沐浴在祖先的恩泽中,享受这样的富贵!”
“一群贱人,他们劳苦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还比不上我家里随便的一餐饭、一件饰品!”
“他们凭什么和我争斗!”
只有孔光这些还存有良知的人,对此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他们从那喧嚣的风雨中嗅到了一些火焰的气味,却不知道其从何而来,又会去往何方。
于是,
他们只能怀抱着忧虑,在朝堂上对着皇帝不断叩首,希望这位统治九州的天子、驾驭中央之国的主宰,能够抖擞起来精神,重振朝纲。
“王凤已经病重!”
“他就快死了!”
“等他死去之后,陛下就能收回权势,任用贤良的臣子,然后在后者的辅佐下,像大汉的历代先帝那样,成为一个治世明君!”
孔光在自己的府邸上,带着这段时间难得的开心笑容,对着自己的朋友和弟子说道。
他转过头,又对坐在一旁的王莽道,“等你这位伯父去世,没有了他的打压,你一定可以出仕,成为帮助大汉中兴,扫清天下污秽的能臣!”
王莽听到这话,也只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作为他对老师期待的回应。
只是这笑容之中,
蕴藏着谦虚温良?
还是蕴藏着讥讽?
除了王莽本人,谁也无法知道。
哪怕是怀疑了王莽许多年的王凤,也没能在迎来自己的死亡之前,摘下这位侄儿脸上的面具。
他只能无力的躺在床榻之上,接受着王莽的服侍——
民间常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
王凤即便权倾天下,做到了就连皇帝都要被迫躲避他锋芒的地步,
也无法扭转王氏日益沉沦的腐朽风气。
他那几个疼爱的、一心为其铺路的儿子,
早就被那无与伦比的权势和富贵,侵蚀透了骨髓。
他们整日的走鸡斗狗,比较财富和权力,
却连一丝服侍病重老父亲的精力,都抽不出来。
甚至在王凤病倒之初,
他们就对着大汉大司马大将军那老朽无力、吃饭喝水都要人搀扶的身体,不由自主的露出了排斥的表情。
他们生来,是享受别人伺候的。
又哪里能去伺候别人呢?!
所以,
随着王凤的病情日益加重,
他的儿子们过来探望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最后,
只有王莽这个看不清真面目的侄儿,陪伴在王凤的病榻旁,照顾着他的身体。
“……你真的是心怀仁义,遵循道德的君子吗?”
当王莽搀扶着伯父,要为之侍奉汤药时,
后者微微偏过头,对着王莽发出了疑问。
王莽瞪大眼睛,有些惶恐和惊讶的说道,“服侍长辈,本来就是我分内之事!”
“仅仅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吗?”
王凤气得甩开他递过来的汤药,拍着病榻说,“我是个快要病死的人!”
“你何必再跟我假惺惺的装样子!”
“真是让我感到恶心!”
王莽便更加惶恐了。
他收拾好地上狼藉的汤水,跪在王凤身边,表达自己的疑惑和罪过。
可能是因为自己服侍的不到位,
这才使得伯父生气吧?
毕竟王凤在这段时日里,
因为病痛难忍,从而拿别人来转移痛苦的事情,发生的十分频繁。
王凤静静的看了他一会,
然后颤抖着嘴唇,闭上了眼睛。
王莽听到他喃喃自语:
“也罢,也罢!”
“事到如今,我还能做什么?”
“那些只知道享乐的废物又能做什么?”
“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这鲜着锦的王氏,到底要变成你的资粮了!”
伏地在旁的王莽这次,
终于没有再回以“惶恐”的应答。
药气和病气纠缠不休,弥漫四处的房间里,
只留下了王凤痛苦的咳嗽声音。
皇太后王政君过来探望自己的兄长。
她看着王凤那憔悴苍老的模样,忍不住垂泪道:
“兄长去后,王氏还有谁可以辅佐不懂事的皇帝呢?”
“王音、王根还有王商,他们都可以。”
王凤轻轻的说出了几个名字。
其中最后的那位,
和当年被王凤用污名攻击,活活气死的丞相王商,同名同姓。
只是禀性天差地别,是个纯然的元城王氏子弟。
皇太后继续询问,“他们都是你我的兄弟,是皇帝的长辈。”
“如果他们也离去了,还用哪个青年才俊辅佐大汉江山呢?”
王凤咬着牙齿,吐出了两个字。
“王莽!”
“他可以延续我王氏的富贵和权势,替皇帝分担忧虑!”
而关于王莽的贤名,
皇太后是听说过的。
她甚至还知道,王莽既有着外戚王氏的血脉,又是大儒孔光的弟子,是联络这两派朝臣势力的绝佳纽带!
奈何王凤在此之前,
一直以“侄儿年少,学问未成”为理由,阻碍王莽出仕,这才让他至今没有获得官职。
现在好了,
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我会好好照顾他的!”
皇太后这样对着兄长说道,语气带着坚定和信任。
王凤只闭着眼睛,胸膛微微起伏着,没有说话。
不久后,
王凤去世,
王莽出任黄门郎,终于登上了大汉近两百年的朝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