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 第377章 一杯水,不用火,如何能沸腾?

第377章 一杯水,不用火,如何能沸腾?(1/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当妾了,谁想跟你们斗啊 夏日陷阱 小人物不一样的人生 火红年代:最美的青春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投喂小人国后,我靠位面交易暴富 炮灰女配在年代文里兴风作浪 下山后,被俊美道君缠上了 权力巅峰:从县长秘书开始 穿越大明:在下先躺为敬

第377章 一杯水,不用火,如何能沸腾?

广东大学。

这所集合全省之力打造的南方大学之最,坐落在广州市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位置。

如果单纯从面积比较,远远超越了欧美的很多大学。

当然,目前的生源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王季烈的介绍,目前广东大学每年招生人数在五百人左右。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数绝对算多了。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虽然有着李奇维很早就开始布局。

但是整体的进度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

也就是广东大学和京师大学有这种规模,一般省份的大学,每年也就是两三百人的规模。

此刻,学校的报告大厅内,两千多的师生已经全部就位。

没有任何人请假或者不来,所有人都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会场的前排,王季烈、于天池,以及学校和教育界的高层们坐在一排。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李奇维在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走上演讲台。

他轻轻一挥手,台下便瞬间安静下来。

如此恐怖的影响力,让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这是我们华夏的科学之神!”

李奇维看着台下众人的崇拜,心中无限感慨。

因为华夏的年轻人已经压抑的太久了。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华夏的人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尤其是和西方比起来,那更是自惭形秽,相形见绌。

这种观念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上到那些精英,下到普通的百姓,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因为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了这点。

西方人有坚船利炮,电报传音。

他们的科技碾压世界,和华夏仿佛是两个次元的存在。

毫无可比性。

因此,现在国内的很多学生,想的都是去外国留学。

虽然李奇维创立了黄埔理工大学,但是毕竟时间太短,和那些老牌世界名校还有差距。

最重要的是,偌大的华夏,只有一所黄埔理工。

所以注定了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选择留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西方已经有了上百年的积累,超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李奇维已经打好了基础的开端。

虽然还很弱小,但至少是从无到有的区别。

而现在,他要解决的,就是给年轻学生们带来自信。

作为有着未来经验,和当世已成为科学第一人的李奇维,他的视角更广,看的问题更远。

自然可以帮助年轻学生们拨开迷雾。

只有从心底树立了无敌的自信,才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对国家更认可,更充满热爱。

尤其是在教育和科技领域,这两个领域是非常关键的。

于是,李奇维开口了:

“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我在樱国发表的演讲。”

“在那场演讲中,我阐述了对于物理研究本质的理解。”

“分析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我不知道你们会解读我的演讲内容。”

“或许有人会认为,李教授看不起华夏文化,认为华夏文化诞生不了科学。”

“毕竟我引用了墨子和阿基米德关于杠杆定律的例子。”

“说明了只有欧洲才有真正的科学思维。”

“而且我自己都是在剑桥大学留学后,才做出成绩的嘛。”

台下瞬间出现了嗡嗡声。

显然不少人是这个想法。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们,感受最深。

他们在学习基础物理的时候,书上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华夏人的名字。

牛顿、麦克斯韦、法拉第

这些西方人创造了璀璨的科学文化。

不过,幸好从1900年之后,李教授横空出世,镇压一切。

不过李教授的理论太过深奥,目前本科阶段还没有系统级的课程。

只有欧美的研究生才会开始接触,真正研究。

因此,大家觉得,华夏的文化,确实不适合科学。

不过,这种场合,没有人敢直接站出来,因为在座的所有人都尊敬李奇维。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李教授的演讲以翻转著称。

凡是前面的观点,到后面必定会被颠覆。

不出所料,李奇维继续说道: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科学思维和文化属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欧洲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和华夏文化一样。”

“青瓷是文化,蒙娜丽莎也是文化。”

“山水意境是文化,光影明暗也是文化。”

“二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这些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个欧洲人,恐怕很难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意境。”

“同样,我作为华夏人,看了好几遍蒙娜丽莎,说来惭愧,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历史等等综合的因素,形成的文化符号和特征。”

“不是在那种环境下长期浸润的人,很难感受其中的精髓。”

“而科学就不同了。”

“在我看来,科学更像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

“不管是哪国人,都能感受到勾股定理的美妙之处。”

“既然是普适性的,说明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同样都能够学习。”

“因此,并不是华夏文化不适合科学思维,而是他们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我们华夏人学习科学的难易程度,和西方人应该是一样的。”

台下无数的学生们无不点头。

李奇维通俗易懂的话,很容易就让人理解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了。

是啊,我们华夏人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学习科学。

忽然,李奇维转折道:

“但是,既然东西方的人学习科学没有差异。”

“那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更愿意到外面去留学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