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霸海家族 > 1.92 转了圈又死回来了

1.92 转了圈又死回来了(2/2)

目录
好书推荐: 虚空神剑传 萝莉打手团 倚枪大唐 苍虚门 凝雪成夜 国防研究部议事录 双婴天命 无限之穿越者传奇 梦越之我为天地 魂之隐

台中倒买粮食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着百万亩囤田。郑芝龙在北港也在囤田,但是其产量无法满足福建市场的需求。郑家的粮食来自粤东的cháo、惠,但是粤东却是刘香的地盘。粮食的利润颇高,但郑氏却要与刘氏共享,没有刘氏的合作,郑氏无法取得稳定的粮源。

北港集团对于招抚一顺,在金、厦进行了最后的讨论。

郑芝龙心情不错,从刘明那里得到的消息是朝廷将授予他游击一职,这比他最初主张的守备要高出二级,至于其它人也都各有封赏。

不过刘香对于招抚没有兴趣,因为他的地盘在粤东,要招也应该找广东巡抚。

另一个对招抚没有兴趣的就是李魁奇,依郑芝龙将令他一直驻守澎湖。

郑芝龙已坦言待正式的回文下来后,将发展的战略重心由北港移至大陆。这让刘香、李魁奇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心思活跃了起来。他们私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将郑芝龙取而代之。可他们并不知道郑芝龙正谋划着背靠大陆,把他的事业做大、做强。

这些人各有谋划,貌合神离,而庞大的北港集团正逐渐分崩离析。

作为北港集团的生要分支台中集团正在刘明的领导下向北港进军,

刘明现在下辖有苗栗、台中、漳化三镇,囤田约一百二十万亩,其中苗栗囤田二十万亩,台中囤田四十五万亩、漳化囤田五十五万亩。根据刘陵的资料显示北港控制下的云林、嘉义以及荷兰人控制下台南都是台湾重要的粮食产区,刘明准备在北港地区再囤田二百万亩。为此,他迫不及待将北港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郑芝龙对此更多的是无奈,战略中心的转移使他不可能同时兼顾两地。

北港的元老杨天生、陈衷纪已经决定来金、厦与他汇合,等杨、陈离开北港,刘明将成为了台湾地区的最大、最实力的头目。

郑芝龙与刘明之间形式上的上下级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关系。

与刘明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刘香,他一直独享粤东,除了名义上仍受郑芝龙节制,实际上早已自立了门户。

澎湖的李魁奇有地盘,有战船,又扼守了海道咽喉,已逐渐形成了尾大不吊之势。

其余的诸如杨六、杨七等人也都实力不弱,但比之上述三人不过是些二、三流的角sè。

刘香、李魁奇反对招抚,会议没有结束,他们的代表便各自离去。

作为刘明的代表李应回到了台中,黄雄则赶到了泉州。

福建地区的百姓从漳州、泉州不断拥入北港,使北港的人口暴涨到三十万,囤田规模的一再扩大,导致北港与原住民之间的冲突增加。

南方的军事冲突,刺激了台中兵工厂的发展。

台中的拳头产品便是手榴弹,台中兵工厂,下辖火yao、枪炮、zha药、机械四厂,有职工二千五百人,月产手榴弹八千枚。

机械厂则大规模地生产十字弩,弩的价格说起来并不比火枪便宜,而且在加工方面要比火枪更麻烦,但是刘明仍然在这方面投入巨大。

弩在大明朝属管制兵器,弩与火枪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shè程远,威力大,准确高,cāo作方便,而它的缺点则是人手拉弦,发shè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减低。但是,按照计划刘明仍然准备编练六个营,三千弩兵。

台中之所以大规模装备弩,主要原因为目前的火枪在战场上表现的有些不尽人意。

对于现阶级的火绳枪刘明的热情不高,可尽管如此。台军依然装备有大量的火器,其中其直属的第一军团就装备了多达三千余枝。由于刘陵的不配合,对现有的火绳枪刘明只完成了两项改进,一是在火绳枪上加装刺刀,二是纸包火yao。

左轮手枪的研制进行的并不顺利,仿造出来的左轮手机差强人意。

刘明一时心血来cháo差点把自己给谋杀了。

左轮手机仿造计划被刘明无限期的搁置。

虽然左枪的访造计划暂停了,但是这却成为了进一步改进火绳枪的契机。

借着对漳、泉两府的大肆洗动,大量优秀的工匠被输入进入台中。

正是借助这批骨干,台中的军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水雷、地雷、火箭炮等大明高尖端武器装备开始在台中投产。

荷兰人有幸成为了台中兵工厂试验的新对象。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