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他们之走吧走吧26(2/2)
八是庶徵。九是向用五福,畏用六极,这就是九条大的规范。”
武王当时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的样子,武王问:“表叔,那什么是五福和六极呢。”箕子说:“所谓五福说的是:一是寿、二是富、三是康宁、四是修好积德、五是老能善终。所谓六极指的是:一是不得好死短命折寿、二是有病、三是忧思过重、四是贫困、五是凶恶、六是柔弱无力。所以人们都向往五福,不喜欢六极。”
武王说:“表叔果然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我做了天子,表叔可否出山帮助我治理江山呢。”箕子先生说:“我提出九条大的规范,是为了天下苍生百姓的福祉,也希望你能以治理好江山为百姓造福,免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武王霎时变了面色,遽然把脸一沉说:“你这个顽固的老头,你就不担心我杀了你。”箕子先生正色说:“士不畏死,安能用死拒之,我是宁死也不做你周朝的臣子。”
武王看以死相要挟没有达到目的,遂换了副嘴脸说:“表叔您是前朝三贤之首,我怎么忍心杀你呢,我若杀你岂不遭天下人唾骂,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表叔不要当真。”看武王把话收回来,箕子先生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武王说:“如今已是大周朝了,天下宗周,我想纣王封的箕氏侯国已不适合表叔你的称谓,我看表叔你西边有条河流叫朝河,东边有条河流叫鲜水。那我就封你为朝鲜国王,永世为我大周朝外邦,不为我周朝子民,先生你看如何。”
箕子先生一抱拳说:“如此老朽感谢表侄儿的深情厚谊了。”武王说:“以后欢迎表叔经常到中原走动走动,咱们就像现在一样,走走亲戚,互相看看。”箕子先生说:“一言为定。”武王同箕子先生击掌盟誓说:“驷马难追。”召公说:“我给你们当见证人。”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3
公元前1044年四月初三下午,西周武王和召公一行与箕子先生告别箕山之下,继续东行过肥子国,四月初四上午抵达孤竹国。孤竹国是我的家园,我的父亲墨一凭就是孤竹国的国君。孤竹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的油榨镇,城北十五里有首阳山,首阳山北为滦河,当时称为濡水,过濡水是葬君山,是孤竹国宗庙和祖坟所在地。
孤竹城东西、南北介5里为方城,引濡水为护城河。武王一行进入孤竹境内已经出了西周的辖区,所以一行介便衣,化装成流离失所的殷商难民流落到孤竹国境内。西周灭商以来,有大量的殷商贵族,奴隶主从南方逃到肥子、孤竹等东夷国家暂且安身,也有的过榆关逃向更远东夷地区,所以流入几个南边来的难民,并不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伯夷、叔齐一位是我的大伯,另一位是我的三叔父,两个人曾因为都不肯继承孤竹国的国君,而相继逃到荒山野岭隐居起来。后来他们二人听说周文王招贤纳士,并且善待老人,所以二人去投西岐。不想到了西岐之后,周文王已死,正赶上武王抬棺讨伐殷商。二人拦住武王东进的缰绳,劝阻武王不要做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人。武王不听,继续东进,所以二人又回到故园孤竹国。他们二人相继离开孤竹过后,国人推举我的父亲凭为国君后,我以世子身份入质商都朝歌多年。此次穿越时空的我朝歌城身元合一,朝歌城破先天夜里随箕子先生北上到箕国后,箕子先生让我携带着两位夫人红云和辽西向东联系肥子、孤竹等国联合抗击西周,此时正好我们也在孤竹国内。西周武王来寻找伯夷、叔齐,这件事情被他二人知道后,俩人又逃到首阳山上躲避起来。西周武王等了两日,打听不到伯夷、叔齐的消息,于是就返回朝歌城去了。
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靠采食野菜生活了几天,当时二人已经饿的没有什么力气了,即使是这样他二人也不肯吃周朝的一粒粮食。有人劝他们哥俩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那这山是周朝的山,水也是周朝的水。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野菜,你们怎么能说跟周朝没有关系呢。你们还是下山吃饭吧。”二人听了此人一说,感觉颇有些道理,之后连野菜也不肯采食了。
公元前1044年三月初十夕阳西下的时候,伯夷、叔齐踩着漂游的步子,登上首阳山巅。伯夷面对火红的夕阳起舞做歌:“登上这首阳山啊,夕阳将要西下。靠采食野菜啊,气息已微弱了。”叔齐亦应答起舞说:“登上这首阳山啊,夕阳将要西下。拒绝采食野菜啊,气息该断绝了。”两人一起起舞说:“气息该断绝了,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当仁得仁啊,当义得义啊,此生没有任何遗憾啊。唯一遗憾的是,以暴易暴的人啊,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在哪里。”舞毕,两位贤君随夕阳西下而轰然倒地,他们的精神确从此在首阳山上立起来,光照我华夏民族几千年,并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4
伯夷、叔齐死后,在我父王孤竹君凭的主持下,将我的大伯和三叔就地安葬在首阳山北坡上。其实当时大家对他二人的死并不是很赞成,邦国内的老百姓甚至说他俩是疯子、精神病。大伯和三叔过世后,父亲把大娘夏氏和三婶殷氏以及大伯家的闺女夏风妹妹、三叔家的殷红妹妹也接到了府上,让她们同我们一起生活。
夏风妹妹、殷红妹妹同我的二妹鸿雁、三妹秀霞相处的很融洽,她们都很喜欢我的小兄弟墨一二黑。我从箕国回来后,带回来了红云和辽西两位夫人,家里添了这么多的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娘夏氏和三婶殷氏住在王府后院的两间小房子里,很少出门,倒是母亲天香经常过去看望她俩,免得她俩忧思寂寞。
我的二妹鸿雁年龄22岁,掌管着国内的对外贸易。三妹秀霞18岁,替父亲掌管着棉纺织品加工。小弟墨一二黑今年正好20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现在还没有婚配,替父亲掌管着国内的武装。夏风和殷红来到我家后,父亲问:“你俩喜欢做什么事情啊。”夏风说:“愿意跟随鸿雁姐姐学习对外贸易。”父亲就对鸿雁说:“鸿雁啊,你要好好的带着夏风,争取让他尽快进入角色。”鸿雁说:“请父亲放心。”殷红说:“我想跟随伯世子大哥,学文习武。”父亲说:“伯世子呀,那殷红可就交给你带着了。”我说:“请父亲放心。”父亲说:“这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以后夏风和殷红就是咱们家的成员了,希望你们和睦和谐相处,为我孤竹家园建设出把子力气。”父亲接着说:“伯世子你也回来数日了,父亲也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如今殷商如大厦崩塌,我们孤竹国也在风雨飘摇之中,父亲年岁已高,想把国君之位尽快的传给你。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我赶忙跪倒在地说:“父亲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怎可言传位之事呢,儿臣愿扶助父亲保家卫国,但是儿臣断然不能做国君,儿臣受箕子太师的委托,到东夷部落做联合抗周的工作,怎可中途而废呢,如若父亲执意要退位,那我请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小弟墨一二黑。”小弟墨一二黑听我跟父亲这么说,也赶紧跪倒在地说:“父亲,你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大哥既然想跟随箕子太师创建大同世界去了,那就由儿臣替父亲分担公务,但是父亲以后切莫再说传位之事了。”
母亲天香说:“依我看此时还是以后再议吧。”父亲说:“那就依照夫人所言,伯世子、二黑你俩都站起来吧。”这事情暂且过去。
伯夷、叔齐两位贤君饿死首阳山上的消息传到了朝歌,召公对武王说:“这两个正直的老头的精神实在可嘉,如果褒奖他们的精神,让我大周的子民也学习他们的精神,我大周的江山定会如铁桶般的坚固。”武王说:“他俩的精神确实可嘉,辛苦叔叔你去趟孤竹国下旨,加封伯夷、叔齐为清圣贤君,并建庙供奉,所需银两从国库列支。”召公躬身施礼说:“陛下放心,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