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605章 尾声(十一)

第605章 尾声(十一)(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605章 尾声(十一)

“哈哈—咱就说,老八他有贼心没贼胆。”“

得知朱梓的选择,朱元璋无疑是最开心的,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朱標和朱雄英还能说啥,只能夸老爷子威名犹在,老八孝顺。

还是陈景恪实话实说:“潭王这是有贼心没贼胆啊。”

老朱笑容一僵,怒道:“就你聪明,给咱滚出去,咱不想看到你。”

陈景恪笑道:“你看你看,又急了。”

马娘娘莞尔道:“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不过老八这次做的不错,等他回来要好好表彰。”

“然后给他找个不错的封国,安住他的心。”

朱雄英立即表態:“炎洲向东南五百里海域有一座大岛(塔斯马尼亚岛)。

d

“风景优美有草原森林又有平原,岛中心还有一座大湖,非常適宜居住。”

“可以將此地封给八叔作为封国,相信他会喜欢的。”

老朱也非常满意这个封赏,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一家子能和和睦睦再好不过。

然而还不等他表態,陈景恪却先开口道:

“我觉得,將他封在安西更合適点,最好在秦国或者普国旁边找块地给他。”

眾人都很是不解,封在安西?为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根据锦衣卫的密报,潭王在某些方面和已故齐王非常相似。”

“潭王妃对待宫中內侍的態度,与当年的秦王次妃如出一辙。”

“只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比较引人注目,所以才比较克制。”

“如果將他们放在方里之外的岛屿,恐怕是祸非福。”

眾人顿时都不说话了,朱梓两口子的脾气其实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

只是远没有当年的朱和朱樽那么过分,也就没太在意。

但陈景恪的推测却不能不妨,方一他们真如猜测那般,还真不能封的太远。

否则失去了压制,这俩人放飞自我之后,还不知道会千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於陈景恪的推测会不会应验.大家毫不怀疑。

管他会不会应验呢,防一手总是没错的。

这么一看,放到安西確实是最好的选择。

那里有秦王和普王,在这俩哥哥面前,朱梓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不过毕竟涉及到亲王,大家都將目光看向了朱元璋。

老朱拉著脸不高兴的道:“看咱做啥,还想让咱开口,將儿子封到椅角晃里去啊?”

朱雄英下意识的说道:“那我將亲叔叔封到椅角晃,岂不是更容易落人口舌。”

老朱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晕过去,气的伸手指著他们两个:

“你们两个给咱滚出去,咱没你们这么不孝顺的儿孙。”

马娘娘连忙给他授后背顺气,还不忘责备的道:

“你们两个天天就变著法的气他吧,早晚给他气过去了,看你们还气不气。”

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老老实实认错,然后又是一通好哄,才算是把老朱的气儿给授顺了。

不过气顺了的老朱终究还是心疼宝贝孙子,自己把这个活儿给揽了下来。

把朱雄英感动的,连连保证:“皇爷爷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

哪知老朱压根不领情,阴阳怪气的道:

“这话我怎么听著这么耳熟。”

然后又问马娘娘和朱標道:“你们耳熟吗?”

马娘娘和朱標莞尔不已。

后面站著的陈圆圆也鬆了口气,然后狠狠的白了陈景恪和朱雄英一眼。

这俩爹真的太不让人省心了。

几人吵吵闹闹了一番,再次谈起正事。

三韩那边,早在十几年前朝廷就做出了详细规划。

除了之前提到的教化,还有一招就是解除军事化。

解除军事化包括三个方面,兵器、军队和將领。

兵器方面,就是控制铁矿和治炼行业,只给他们出售一定数量的农具,而且还是劣质钢铁。

变相的控制了他们生產兵器的能力。

那边的权贵倒是能通过外贸,採购一定量的优质钢铁。

可数量非常有限,各方面用一用,剩下能用来打造兵器的就不多了。

军队方面,先是削减其军队规模。

毕竟有大明保护,你们还要那么多军队做啥?

少了军费开支,你们的財政也能更好看不是。

当时大明並没有表露野心,所谓保守派其实本质上也是亲大明派。

自然觉得这很有道理保留一部分军队震一下百姓就足够了,没必要养那么多人。

於是军队被一次次削减,到现在所谓的三韩军队,其实就是潭王的亲王卫队罢了。

朱梓自己先怂了,也就意味著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军队可言。

而且十几年的文教,也让当地习武风气大大降低。

就算保守派想造反也无兵可用。

临时招募百姓?

且不说百姓愿不愿意跟著他们,就算勉强招募了军队又如何?

没有兵器、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就是一群羔羊。

最致命的是,大明无声无息收缴了他们所有的兵书。

之后又拉拢利诱,將三韩残余的將门和將领都弄到了明军序列。

剩下的人十几年没有接触过军备,也没有读过兵书,根本就不懂如何领兵。

就算交给他们一支精锐,他们也不会带领。

更何况旁边有辽东军团和北海舰队震,根本就翻不了天。

朱梓被大明这边拿捏的死死的,心里是有股子怒火的。

又不敢衝著父兄发,於是就拿三韩保守派撒气,將残余的保守派清理了个七七八八。

可以说,后续大明治理三韩之地,几乎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此时再次提起和平演变三韩之地的操作,眾人也不禁再次为陈景恪的谋划感到讚嘆。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景恪真乃天下第一阴险之人也。”

陈景恪气道:“不会说话你可以少说几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哈哈———”眾人一阵大笑。

马娘娘笑著说道:“三韩之地收回,高原那边平定下来,专项行动再结束。”

“大明就真的可以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了。”

朱標附和道:“是啊,不算元末动乱,只说大明立国也有三十多年,天下没有真正长时间安定过了。”

不提那些大型战役,就说中间那几次休养生息,其实局部始终有战爭。

再加上激烈的变革,天下真的很久没有安寧过了。

这一点从人口增幅上就能看得出来。

目前大明的汉人口,也只比洪武十几年的时候,多出来不到四百万。

这其中还要算上清查出来的黑户,净新增人口並不多。

人口增幅慢不外平两个原因。

一是死的人多,二是生育率不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法长时间休养生息引起的。

之前是属於没有办法,有些事情必须得做。

现在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天下恢復安定了。

这次不是那种临时的安定,而是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稳定期。

朱雄英还没表態,朱元璋先提出了质疑:

“北元尚未彻底征服,极西列国那边的事情还远未结束,怎么就能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呢。”

陈景恪解释道:“北元已经名存实亡,留他们在北海生存,不过是当成大明军队的陪练罢了。”

“等我们彻底稳定漠北,隨时可以出兵消灭他们。”

“至於极西那边,目前的布置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为了给別人捣乱,不顾自家存在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那边,过几年朝廷派遣一支偏师轻易就可拿下,已经不值得投入太多兵力。”

“剩下的就是长期对峙,大家为了利益打打和和而已。”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秦王负责,无需投入过多精力。”

“而且我们也不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能统治者偌大的领土。”

“西南、东南依然有很多部族,和朝廷若即若离,隨时都有反叛的危险。”

“这些都需要军队震。”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让大多数人都能安心生养。”

“局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对策。”

“还有就是军队,因为新式火器的製作技术日渐成熟,也需要进行整训换装。”

“趁此机会,我们要对军队进行裁撤精简。”

老朱眉头紧皱,说来说去还是要裁军,他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

这么大的地盘,没有庞大的军队,怎么可能看得过来。

不过他也没有著急出声阻止,而是耐心的倾听,看陈景恪到底有什么打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