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97章 尾声(三)

第597章 尾声(三)(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597章 尾声(三)

高原算是大明境內最后一个毒瘤了,早在很多年前朝廷就在做针对性计划。

军旗推演攻略高原,算是目前大都督府的保留节目。

但这个计划被陈景恪给强压了下来。

打是必须要打的,就冲它亚洲水塔的地位,也必须得掌握在华夏手里。

只是没必要现在去打。

高原环境太恶劣了,平原地区的人过去,高原反应就得减员一大批。

勉强適应高原缺氧环境,十成力气发挥不出三成。

即便能打贏,损失也会大的让人无法接受。

他的计划就是,等新式火器研製出来,直接去就突突了。

轻轻鬆鬆。

除此之外,高原虽然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一部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內他们都是独立发展的。

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制度体系。

想要从头改造,就需要大批基层干部深入民间。

当时大同思想还没有完全成型,大明內部变革都没有完成,去改造人家那不是閒的吗。

目前这两点都已经达成。

大同思想成型,经过专项行动也已经將人权概念普及开来。

这些年也培养了一些官吏,尤其是抚慰使制度下,大批將士的思想都得到了改造。

他们完全可以就地转化为基层官吏。

火器方面,新式步、六管火神、迫击炮等等全部定型並批量生產。

经过一年的製造火器营已经有一万五千人完成换装。

在这个年代,后勤补给没问题的情况下,这一万五千人能横推所有陆军。

打高原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现在大明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了。

打高原少说也得多出来十几个诸侯王的名额,其他大小军功就更多了。

一大群渴望军功的少壮派,眼珠子都绿了。

其中以徐允恭最为积极,这可是当初许诺好的,由他掛帅出征。

朱雄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重提平定高原之事。

对此老朱並没有给出任何意见,而是道:

“这件事情你们看著办,我要把精力放在工业化上。”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问道:“嗯?景恪哪去了?怎么没和你一起过来?”

“我正想和他討论一下这件事情呢。”

朱雄英笑道:“书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完成了蒸汽机小型化,他过去查看情况了。”

老朱高兴的道:“小型蒸汽机造出来了?好好好,实在太好了。”

“走走走,咱也去看看去。”

说著他就起身准备往外走。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天色了,明天再去。”

老朱这才反应过来,有些尷尬的摸了摸后脑勺:

“瞎,高兴糊涂了。”

“小型化蒸汽机可是好东西啊,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民间推广开来了。”

“你们想想,要是每个村子都有十台八台的,別的不说,起码不用担心旱灾了。”

现在属於有水井,但缺乏把水从並里弄出来的办法。

靠水龙和水桶,效率实在太慢了,一天也浇不了几分地。

抽水机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一天轻鬆几十亩地。

一个村子有个十台八台的,可以大幅度降低旱灾带来的影响。

而且小型化的蒸汽机可不只是能抽水,用处可大著呢。

之前陈景恪就说过,大型蒸汽机成本太高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开。

想要让全民都享受到工业化的便利,必须得蒸汽机小型化,解决动力问题。

现在关键的一步解决了,工业化还远吗。

马娘娘忍不住给他浇冷水道:“別高兴的太早,现在才只是研究出来,具体情况如何还不確定呢。”

“就算动力方面能达到要求,成本和製造速度也是个问题。”

老朱依然乐呵呵的道:“嘿,一件一件的来嘛,总能成功的。”

“以前咱最怕见不到工业化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科研进步如此迅速,咱就放心了。”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今年才七十六,再活二十年都没问题,工业化您一定可以见到的。”

老朱瞅了一眼马娘娘,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担忧,

他不是怕自己见不到,是怕她见不到啊。

马娘娘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年龄越大就越明显。

也就是现在医学进步的快,靠著朱橘等一大批顶尖医师照顾,才支撑下来。

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意外。

只是他並未將这种担忧表现出来,笑道:

“还是雄英说话中听,我们都要长命百岁,亲眼见证大明的未来。”

第二天,朱元璋本来想把陈景恪叫过来,问一下小型蒸汽机的事情。

得知他还在书院没有回来,也坐不住了。

当即就带著马娘娘和朱標一起去了书院。

为啥要拉著他俩呢,其实就是想让他们也多跑一跑,老在宫里呆著闷的慌。

当时陈景恪正和蒸汽机研究院的院长梁威,商谈小型蒸汽机的技术合作问题。

梁威是鄔秉让的弟子,也是最重要的助手。

鄔秉让亡故后,由他来接替了蒸汽机研究院院正位置。

古代技术岗位师徒接替乃至家族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比如隋唐时期的阎家,主持著宫廷、皇陵等建造工作。

最典型的还是清朝的雷家,掌控满清宫廷建筑、皇陵建造等工作二百多年。

人称样式雷。

梁威能接替鄔秉让,不只是因为师徒关係。

主要还是本身就有那个技术。

否则陈景恪也不会让他来接这个班。

而且他也是行政系统推举出来的代表一一这也是陈景恪允许的。

四个半研究所將来都会划归行政系统掌管,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权范围。

不让行政系统掌管这些东西,他们怎么治国。

不过陈景恪也定下了硬性標准,教育科研机构的官僚,必须拥有技术背景。

不能搞出外行指导內行的蠢事儿出来。

这一点行政系统自然不会反对。

他们也不敢反对,这套系统是陈景恪亲手打造的,不让他们插手他们也没有一点办法现在陈景恪主动放权给他们,他们哪还敢提条件。

真把他惹恼了撇开行政系统,单独打造一条技术官僚体系,他们就真傻眼了。

这是有前科的。

当年陈景恪力量还没这么大的时候,就敢带著算学圈子打造了一条计官体系。

还牢牢掌控住了金钞局。

朝廷的財政大权名义上掌握在户部手里,实际上金钞局才是说了算的那个。

差点没把传统官僚圈子给逼死。

后来他主导大明改制,才慢慢的把计官融入了行政系统,金钞局也划给了內阁管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