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96章 新的权力架构

第496章 新的权力架构(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再说,有能力与这些机构打交道的人,已经不是普通的百姓了,还怕他们找不到衙门在哪吗?”

眾人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一开始百姓肯定会有些摸不著头脑,等习惯了自然就知道该去哪找人了。

自己有点因废食了。

不过根本原因,还是大家抱著老思维,一时间没有转变过来。

这时,陈景恪恰好路过,见眾人聊的开心,就问道:

“哎呦,诸位阁老今天清閒啊,这是在聊什么?”

眾人连忙起身相迎。

傅安和他关係最近,笑道:“哪有您清閒啊,我们忙的恨不得一人当两个人使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是啊,您丟下一大堆事情自己享清閒去了,可把我们给害苦嘍。”

陈景恪大笑道:“哈哈-你们啊,这是幸福的烦恼,不知道別人多羡慕呢。”

几人稍微閒聊几句,就將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听完方才他们討论的问题,陈景恪赞道:

“詹学士的顾虑非常有道理。”

“如果百姓要办理的事情,只需要一个部门就可以决定,那还好说。”

“如果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做决定,恐怕到时候就会你推我我推你,让百姓来回折腾。”

“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前解决。”

眾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就拿开办作坊为例,新规定之下,开作坊需要办理许多证件。

工业、商务都要批覆。

很可能各部门来回推,工业局让你先去开商务的证明,商务让你先去拿工业的批覆。

就算一切顺利,这个批文跑下来,至少也得五六个衙门。

很麻烦。

只有傅安,笑著说道:“此事简单,將各衙门放在一起不就可以了,当初淡马锡就是这么做的。”

淡马锡並不是刻意这么做的,只是当初设立衙门的时候,弄到了一块。

算是巧合了。

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纷纷点头,以为此法可行。

陈景恪摇摇头,问道:“你们觉得,將水利司放在靠近码头的地方好,还是放在其他地方好?”

眾人都是聪明人,立即就明百了他的意思。

水利司自然放在靠近码头的地方好,方便就近处理业务。

可是如此一来,就没办法和其他衙门放在一起了。

总不能把所有衙门,都搬迁到靠近码头的地方吧。

眾人一时间都没办法了。

傅友文当初是金钞局第一负责人,没少上陈景恪的课,很熟悉他的风格。

听到这会儿,已经知道他有解决的办法了,於是就说道:

“安平侯就別为难我们几个老傢伙了,有什么办法就赶紧说吧。”

其他人也醒悟过来,连忙询问。

陈景恪没有再卖关子,说道:“建立一个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都在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办事处。”

“百姓有事情,直接去服务中心即可。”

眾人一听,都不禁眼前一亮:“妙,妙啊,此法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

“何止啊,有了服务中心也便於监督,避免有些部门人浮於事。”

眾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將服务中心的优势给说了七七八八。

最终都不禁再次讚嘆,安平侯就是安平侯啊,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得住他。

又聊了一会儿,陈景恪就起身离开了。

几位內阁学土找到朱雄英,將方才的事情讲了一遍,並重点提了服务中心的事。

朱雄英丝毫不觉得惊讶,陈景恪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吗?

反而心里痛骂,这个混蛋,都出宫了还不忘给我找事儿做。

事实上,陈景恪也没有閒著。

隨著年关將近,他的应酬变多了,主要是各学派的领袖纷纷到达洛阳。

这些人都需要他亲自接待。

这些人都是带著一肚子的学问过来的,见到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討论学问。

主要是想全面了解他的想法,才好確定自己怎么配合。

总是就是,陈景恪几乎每天都在说个不停,连家都没空回了。

为这事儿,福清没少吐槽:

“那群人是怎么想的,就这么迫不及待?等过完年再来也不迟啊。”

她可是想趁还年轻,再怀一胎的。

多子多福,这是老思想了。

只是陈景恪一直不著家,她也只能干著急。

陈景恪还能说啥,和她讲道理?

別开玩笑了,她什么道理不懂。

这时候发牢骚不是想听什么大道理,就是单纯发泄不满罢了。

这时候越是讲道理,她就越不高兴。

最好的办法就是顺著她。

所以,他也跟著说道:“就是说啊,这些人是真的,就这么猴急吗?”

福清反倒被他说笑了,没好气的道:“什么猴急,你以为当新郎官呢。”

“快去忙你的去吧,家里不用担心。”

等到过年的时候,已经有百余位学者到达。

还有更多的学者,正在赶来的路上。

与各路学者交流,让陈景恪获益匪浅。

这些小学派虽然理论上存在硬伤,可是能传承下来,本身是有著其闪光点的这些闪光点,往往能带给他不小的启发。

和这么多学者正面交流,他本身是有些志芯的。

可是很快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不论是谁的问题,他都能自如的应对。

真正能让他完全陌生,又无法回答的问题,少之又少。

此时他才真正確认,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靠著穿越信息差混日子的人。

而是一个能与任何人正面论道的学者。

这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不过这么多学者聚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

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观点不同吵起来,严重的时候差点打起来。

陈景恪劝了几次,效果並不明显。

恼怒之下,他直接制定了一个规矩。

相互討论学问的时候,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搁置谈下一个话题。

如果谁再因为意见不同爭吵乃至结仇,给予相应的处罚。

处罚的方法很简单,禁口令。

所谓禁口令,就是只能听別人討论,不准开口说话。

根据情况的轻重不同,给予一到七天不等的惩罚。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这算什么惩罚,不是儿戏吗?

然后没几天,所有人的想法都变了。

这他娘的太狠毒了。

只能听別人討论自己不能说话,简直就要憋疯了。

他们寧愿挨板子,也不愿意再接受这样的惩罚。

从此,学宫闻禁口令而变色。

於是,学宫的风气陡然变了个模样。

所有人都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原本因为意见相异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也能和睦相处了。

就在这时,陈景恪书写了四个大字,悬掛在了学宫大殿的正堂之上:

求同存异。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