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96章 新的权力架构

第496章 新的权力架构(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496章 新的权力架构

陈景恪虽然置身事外,可他的意见没有人敢忽略。

就在他和朱雄英谈过之后不久,內阁那边就把吏部单独划分出来,直接归皇帝负责。

原五军都督府更名为大都督府,统管天下兵马,直接向皇帝负责。

还有大理寺(司法)、都察院(监察),都独立向皇帝负责。

如此一来,大明的中枢机构,就形成了一阁四部的局面。

不过內阁在级別和职权上,是要高於四部的,並对四部拥有一定的建议和监管权。

还有一个部门较为特殊,刑部。

刑部的职权进一步確认,就是立法机关,归皇帝和內阁共同领导。

具体来说,以后国家立法,需要皇帝和內阁共同决议。

其余各部,则统归內阁管辖。

包括金钞局、鸿臚寺等。

其实將金钞局划归內阁,老朱是有意见的:

“金钞局是財权,怎么能交给他们管理呢,得掌握在自己手里咱才能放心。

陈景恪还没说话,马娘娘就过去了:

“都归你,都归你,累死你得了。”

老朱脖子一缩不敢再说话,但嘴里嘟嘟囊,显然是不情愿。

陈景恪解释道:“现在皇帝依然大权在握总览天下,內阁只负责国家行政。”

“经济建设,是行政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金钞局掌管货幣发行,是经济建设最重要的部门。”

“如果不让內阁掌权金钞局,他们还如何搞经济建设?”

“经济搞不起来,咱们所有的变革,都將毫无意义。”

“最终也是人亡政息,一切回归旧制。”

搞经济就是做大蛋糕,受益的人多了,他们才会去拥护新制度。

经济搞不起来,蛋糕做不大,再完美的政策也没什么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顛扑不破的真理。

前世那些发展不起来的边缘小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体制上他们模仿了西方先进位度,然而並没有什么卵用。

內核依然是老一套。

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

“至於您担心的內阁肘皇权,这是难以避免的,但问题並不大。”

“內阁七学士相互制衡,皇帝是最终裁决者,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联合。”

“且军权、司法、监察、人事,这四大权力都在皇帝手里。”

“如果这样都能被內阁给压制,那这个皇帝也太无能了,咱们將制度设置的再合理也没什么用。”

“况且您只担心內阁,就不担心大都督府?”

“只有文官才能制衡军方,和平时期文进武退这是必然的局面。”

“將財权和后勤权力交给內阁,他们才有能力抗衡大都督府。”

“否则,就不存在文进武退的情况。”

“到时候整个国家都会被军方绑架,那种后果我不说您也应该清楚。”

老朱终於不哼哼了,他可是太清楚了。

元末乱世,他可是一路趟过来的。

他曾祖父朱九四努力了一辈子,把朱家从一口人发展成了三十二口。

元末数年时间,死的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一个侄子一个外甥三口人。

这还不是最惨的时候,要说中国歷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非唐末五代十国莫属。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死了人不埋,把户体放在门口供饥民食用。

那就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大善人。

这种情况在別的乱世也有发生,可那都是局部个例,在五代十国却是普遍现象。

很多小视频里流传的谣言,比如某某军队吃人之类的,真实原型大多都是这个时期的事情。

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百姓还有当奴隶的机会。

武將独大的后果,人就不是人了,是街头的饿孵路边的户骨,是两脚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互制衡。

想让文官集团制衡军方,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资本。

財权和后勤,就是他们和军方瓣腕子的资本。

所以最终,朱元璋同意了这个建议。

財权归內阁。

而拿到了財权的內阁七学土,对此也非常的满意。

对新政也就更加支持,工作积极性直接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连年都不过了,天天窝在內阁工作。

在內阁之下,各部的职能也进行了拆分。

户部的职权有所扩大,除了原来掌管天下钱粮財税之外,还將税务稽查司划归给了他。

如此,税务稽查司这个游离在体系边缘的机构,终於有了准確的定位。

不过税务稽查司依然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属於听调不听宣的那种。

想要对这个机构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动,必须经过皇帝的充许。

鸿臚寺的职权也进一步確认,並且內部分成了两个机构。

一个是理外院,一个是宗藩院。

理外院主要负责和外国打交道,宗藩院主要负责管理大明的藩属国。

工部属於被拆分的机构。

比如將水利单独划分出来,成立了水利部。

总管天下水利工作,比如江河湖泊的修维护等等。

最主要的是,將漕运这个肥差,划归了水利部。

国子监升格,级別等同於六部,负责天下政教事务。

除了老部门的调整,也设立了一些新机构。

比如设置了商务部,统筹管理天下商业。

设立了革政部,主管革新工作。

除了中枢各机构外,地方衙门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增设了一些机构。

比如革政局、商务局、工业规划局(工部下属)—“

这些机构都隶属於地方衙门主官管理。

司法和监察机构也进一步完善,这两个机构只接受上一级管理,不受本地衙门管辖。

这些机构的设置,完全是按照陈景恪“管事”的总方针来的。

將原本的三省六部制度,改的面目全非。

以至於就连亲手完成这些机构设置的官员,都看的头皮发麻。

太庞大太复杂了。

关键是,这些机构看起来竟然是如此的合理。

以至於傅安感嘆的道:“以前我以为,淡马锡的官制已经非常全面,今日方知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詹徽却担忧的道:“基层衙门过於臃肿了吧,百姓想办事恐怕少不了奔波。”

不少人也都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衙门越多,百姓办事越不容易找到对口的负责人。

哪像以前,不管大小事儿,直接去县衙就可以了。

打官司直接去提刑衙门。

简单明了。

傅安却说道:“詹学土多虑了,这些新增机构多是围绕具体的事设立,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没机会与他们打交道。”

“况且,以前大小事务都由县令负责,百姓倒是不会找错地方。”

“可是那么多事情,县令一个人怎么处理的过来?”

“就算找过去了,大多也是不了了之。”

“很多事情甚至要拖好几年才能办好。”

“与之相比,还是职能细分效率更高。”

“百姓有需要,自然能找到对应的机构。”

“这也是安平侯改革官制的初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