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天启大明 > 第三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2)

目录
好书推荐: 晶武时代 崛起1894 雷铸青云 保镖少爷 魔斗双修录 木府 五班故事欧阳 冰心玉壶传说 丐世无敌 漆黑的魔剑使

朱由校自然不会因为魏忠贤说了**星几句好话便立即让他入阁,不过他疑心老魏与东林党人竟然靠到了一起,是他穿越而来的蝴蝶效应,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他自己那点微薄的历史知识,会不会在这儿毫无作用?打算用魏忠贤牵制东林党人的计划会不会落空?

不行,这样可不是个办法,让魏忠贤提督东厂,暗中监视各种力量,但朱由校现在觉得,如果不用些人来监视住魏忠贤,恐怕也是不行,万一这家伙真的成了历史上的九千岁,可不就将自己这个万岁放到了火炉上了吗?

正琢磨着这个事情,曹化淳一路小跑着进了东暖阁,跪拜禀道:“皇上,皇上让奴才去查那茶铺李老爹的事,奴才已经探明白了,那李老爹家的三十几亩地,一个月前刚刚送给京城里的张举人,因而这李老爹才有闲工夫带着孙子逛茶铺。”

“什么?”朱由校一愣,竟然有这等事情,“将自己家的三十几亩地送给了张举人,他倒有了闲工夫?”不是说这年头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都被人拿走的李老爹,居然悠闲起来,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曹化淳却奇怪地道:“皇上难道不知道我朝有功名之人,不用缴纳赋税,而且还免除徭役的吗?李老爹家的三十几亩地,可不是白白送给这张举人的,这些田地挂到了张举人的名下,便不用缴纳赋税,因而只需要给张举人赋税一半的粮米,就能够应付过去,这也是那李老爹如今还能够闲下来的原因。”

“太祖爷宅心仁厚,为了让那些读书人能够专心念圣贤书,不必为生计发愁,因而他们一旦考取功名,有田地的不用缴纳赋税,无田地的朝廷还要分发几十亩免税的田地给他们,谁想到一些刁民,便将自己的田地挂到了那些有了功名的举子身上,来逃避赋税!”曹化淳继续说道。

朱由校突然想起《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老范原本穷得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发榜的那天老娘都差点饿得眼睛看不见,只得让老范抱着家里唯一的一只鸡去换点米,但喜报传来,老范变成了“范老爷”,一下子送米送肉送银子乃至于送房子的人接踵而至,“范老爷”那饿得快死的老娘,也摇身一变,变成了“老夫人”,原来是得益于大明朝的这个规章制度!

难怪开国两百多年来,开荒的土地是越来越多,缴纳的赋税也呈减少趋势,原来是上有政策,他们下有对策!朱由校冷笑道:“朕还打算等商税矿税收得多了,便逐步减免田税,想不到这帮刁民,居然快提前减免尽了!”

“皇上,”曹化淳赶紧应和道,“可万不能给这些刁民钻空子!”

朱由校点点头,但心中也是明了,这样的事情如何去查?那些有功名在身的人,肯定会拿出合法的田契地契来应付,谁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倘若来硬的,又会使朝廷在民众之中威信扫地!若绕过朝廷,让东厂锦衣卫的人去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更会使民怨沸腾——东厂的名声,一向是又臭又烂。

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有功名在身的那些读书人,也要依法缴纳赋税,什么祖宗成法,什么祖制典章,都滚他的蛋,大明开国的时候,还能够应付得起一些读书人,但时至今rì,有功名的读书人比比皆是,而且每个人身后都挂上若干人的田亩,这样下去,那还得了?

只是,尽管自己有这样的雄心,只怕让读书人也缴纳赋税,满朝的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便没有一个人愿意了,与满朝官员对抗下去,不知道还能不能以胜利收场——一旦失利,rì后再与他们争起来,便没有多大的胜算了。因而,推行的各项改制,必须有必胜的把握才能够去推行,否则只会使天启朝重蹈万历朝的覆辙,皇权处处受制于外廷,一个争国本就闹腾了几十年,闹腾得万历皇帝躲进深宫不再出来,对言官们放肆之极的痛骂,也只能是留中不发!

朝中官员,一个个对军国大事没有多大的本事,骂起人来,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

朱由校想着这些事情就生气,但千头万绪,急也急不得,只能找个机会,找准源头,然后抽丝剥茧,将这些顽疾一个个地解决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