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忠贤东林仇变友(1/2)
朱由校可不是要他钦佩自己,卢象升这样知兵的人才,还要等到两年后,也就是天启二年才能够凭借chūn闱科举而为自己所用,时间上未免过于长久,况且卢象升适才自己也说了,他的文章并不是非常在行,万一不中,这样的人才岂不是得不到了?
“卢兄,在下以为,报效国家,何必非有功名在身?不瞒卢兄,在下乃是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门生,与孙大人交谊非浅,孙大人前番还在喟叹兵部无知兵之人,在下愿向孙先生举荐卢兄,与在下一道,为朝廷效力,不知卢兄意下如何?”
卢象升刚才见这个年轻公子身后还带了两个家奴,就知道这人一定是个官宦子弟,但却想不到他竟然是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门生——孙承宗在青年时代变曾经在边境一带教书,说不定眼前这个年轻人小时候曾师从孙承宗,也是在边境长大,因而知道兵事。
按照卢象升的打算,等chūn闱中了进士之后,再图谋报效朝廷,将自己平生所学施展出来,也不枉自己一腔雄心壮志。他年少的时候便喜爱读兵书战策,尤其喜习骑shè,更是力大无穷,能够使得一百多斤重的大刀,但大明朝立国以来二百余年,向来是重文轻武,因而他也不得不去走这一条路。
但眼下真有这样的机会,是去还是不去?按照国朝惯例,成为举人,也可出仕,想当年海忠介公以举人身份而官至二品大员,如今非常之时,说不定也能够凭借战功而位列朝堂!
“卢某就住着茶铺后面的同源客栈,若是小兄弟他rì有雅兴再来煮酒论天下大势,可到此找卢某,时候不早,卢某也告辞了!”卢象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留下了自己的住址,直接应允下来,也不清楚这个年轻公子到底有没有这个通天本事,不答应下来又恐怕失了这一条路,因而留下自己的住址为最妙,倘若他真能说的动孙阁老,那再好不过,省得白白空费两年时光,若不能说动,也无妨,自己依旧读圣贤之书,两年后的chūn闱定要金榜题名。
拜别卢象升,朱由校这才慢悠悠地出了茶铺,准备回宫,曹化淳还要去询问那李老爹的事情,因而朱由校在刘时敏的陪同下,朝着紫禁城而去。
刚进乾清宫,王安便急冲冲地赶了进来,焦虑道:“皇上,皇上怎么能私自出宫?万一有什么闪失,奴才如何向天下交代?一旦被六科言官知道,那还得了?”
朱由校笑道:“朕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有什么事情吗?”
王安禀道:“回皇上,皇上先前令魏忠贤选拔矿监,魏忠贤适才来报,已经选拔妥当,询问皇上何时派遣矿监到各地,以及带下旨意给各地衙门。”
“这件事情?”朱由校一皱眉,“这个魏忠贤,办点事情,居然拖到现在,真是个废物。”
王安却踌躇起来,问道:“皇上,矿监一开,别的不说,朝中非议必然甚嚣尘上,皇上也势必为天下所诟病,还望皇上三思而后行。”
“王安,”朱由校一本正经道,“我朝矿税商税原本就低廉,依旧是太祖成祖皇帝时候税额,如今时过境迁,东南巨商家财甚至都有千万两之巨,何以太仓库中数年积累,反不如一商旅家产?朕意已决,渐增矿税商税,而逐减田税丁税,如此方可损有余而补不足,抽东南之银两而饱西北之饥民,朕即便是背负骂名,也当为我大明子民背此恶名!”
王安轻叹一口气,摇了摇头,哀声道:“老奴只是觉得,让皇上背此恶名,而老奴却无能为力,真是愧杀老奴!”
“你不用自责,谁教朕为天下之主?”朱由校呵呵一笑,“你让忠贤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