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梨花带雨(1/2)
于寒推门出屋,却见一轮明月高悬于浩瀚深邃的夜空之上。心中不由生出了无限感慨。这可是大明朝的月亮啊!放眼四望,只见亭台房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假山鱼池、曲径通幽。时值仲春,暗夜里温暖纯净的微风中隐隐飘荡着一股花香。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好季节。
于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臆之中透着无法言传的惬意和舒坦。
“少爷咱们还是快走吧。这事小的们可是瞒着老管家。虽说小的们是以私带武器、打伤士人的罪名将她拿了,可是让老管家看见,小的们怕是又要挨骂了。”张长河谄笑着小声提醒道。
于寒知道,从明面上说,于家的手段还是合法的。虽说大明朝在当时世界上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过也就七八千万。放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是显得地广人稀。且不说荒僻的边疆;就说这繁华富庶的江南,村与镇、镇与县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后世那也是相当遥远的。比如说这座于家镇,距离所属的天台县就有四十里之遥。而明朝也没有像后世一样设立什么镇派出所之类的治安机构。所以基层的治安任务就由一些大户望族组织家丁予以维持。而私带武器这一行为在明初太祖皇帝治下的确是不小的罪责;只是到了后来,主要是这几年江南地区屡受倭寇的侵害,人们为了防身,出门带上件应手的家伙官府也不会予以深究。但这毕竟是白纸黑字的律法,真要将此女送上公堂倒也还占有几分道理。更何况自己作为一个秀才被她打得昏迷不醒,也是不得了的。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读书人被打,官府都没有面子。至于于寒是不是调戏在先,在人证一边倒的情况下,那女子纵有冤屈恐怕也是有口难辩。可是关起门来说话,于家镇谁不知道他们这几个人是些什么货色。更别说于家秉性忠厚的老管家于诚了。所以为了不节外生枝,于寒还是加快了脚步。
在张长河的引领之下,于寒绕过假山,过了月亮门,又穿过一条九曲回转的长廊这才来到了后院。尽管他早已拥有了这一世的记忆,可亲眼见到后还是不由得欣喜于这份偌大的家产。
拐进了一座不大的院落。于寒就看见几个人影在厢房门口晃悠。庞铁、冯十一等人一见于寒到了立刻上前施礼请安。于寒知道这几个也属于恶奴之流。尤其是庞铁,身高体阔、一脸的横肉。与张长河善工心计不同的是这厮是个真正的好勇斗狠之辈。最起码在这于家镇上是没有人敢和他对对眼神的。不过在主子面前这只老虎却温顺得连猫儿也自叹不如。此时此刻,他低眉顺眼地站在于寒身侧,本来一张凶悍的大脸上却偏偏堆出无比谦恭的微笑来。连于寒都觉得又好笑又别扭。
“少爷,人就在里面呢。”庞铁抢在众人之前说道。
于寒只是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就径直走到窗前。他用手指沾了一点唾液轻轻在窗纸上捅出一个小洞凑上前去。
只见屋中陈设十分简单,一桌一榻而已。一个妙龄女郎半躺在榻上,斜对着天花板的一个角落发呆。榻侧的桌子上摆着一盏灯,灯光温柔地照亮了女郎大部分面庞,仍有一小部分隐没于昏暗之中。于寒前世偶尔读过一本关于摄影技巧的书。他记得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用光的问题。说是肖像摄影,尤其是对于女性。光源应设置在人物侧前方四十五度,这样照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他更记得网上曾有这样一段新闻,说是某女星拍片时耍大牌,根本不照顾剧情。要求灯光师每个镜头都按照上面所说的四十五度布光,否则就罢演。弄得导演和制片人焦头烂额云云。
于寒呆呆地看着,不禁想到,这要是在前世,如果手中有一部相机把这个场景拍下来,恐怕那些导演、制片人会为了争抢这位女郎打破头的。
按说他已经见过这位女郎。但是当时于寒已经吃醉了酒、又被撞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又因为穿越成功而欣喜若狂。所以还真不记得太清楚。此时清醒了的,并且拥有了两世经历和心智的于寒再次细细打量却是别有一番心绪。什么明眸皓齿、什么楚楚动人、肤白胜雪、眉如远黛······一霎时,于寒把肚子里所有这类关于美女的形容词搜了一个遍。都对又都不全面。只能说,因为有这个女郎的存在,整个房间都熠熠生辉。
于寒看得心疼,因为那一双美眸之中流露出来太多的茫然、失落、恐惧和悲哀。无尽的愁绪越聚越多,终于,女郎丰满鲜红的双唇微微一颤,一股清泪无声地从眼角滑落下来。于寒突然有了一股为了她跟谁拼了的冲动。略一思忖,却又不禁摇头苦笑。始作俑者不正是自己这个恶少吗?
于寒整了整衣衫,轻轻扣动了门环,等了一会里面也没有一丝动静。原本他就没指望听到什么请进之类的话,敲门只不过是给对方一个做好准备的时间。于是于寒轻推房门进了屋子。
回身掩好房门,于寒才走到榻前深施了一礼道:“小生于寒酒醉失态多有冒犯,姑娘受惊了。”
抬眼望去,女郎早已恢复了冰霜般的冷面,目光仍然投向房角。却是视于寒如无物。
前世的于寒在和女人交往方面还真是一个弱项但今生的他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徜徉流连于花丛之中的老手。因此一张脸皮不自觉得就厚实了很多。干笑了两声,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也不管女郎理不理他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话题无非是询问女郎是哪里人士,欲前往何处。又是为何缘故一人上路等等。任凭于寒说得口干舌燥那女郎就是一言不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