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1/2)
北洋海军的洋顾问琅威理
最称职的外籍雇员
海军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抵御侵略的功能。但晚清时期西方列强既要侵略中国又愿意向中国提供军事顾问;清政府则既要挥外籍雇员作用又要维护本国主权——这真是个微妙而复杂的问题。从两次担任北洋海军总查的琅威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矛盾关系的详尽体现。
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出生于英国。14岁进入皇家海军学校16岁入海军实习。以后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1879年李鸿章委托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海军部访觅顾问时曾纪泽便推荐说琅威理新近将送炮船来华此人“诚实和平堪以留用”。这年9月英国海军上将古德路过天津时李鸿章与他谈到择派兵船熟手古德也说琅威理明练可靠。11月琅氏护送四艘“镇”字号舰抵津李鸿章与他晤谈数次又看他调阅操演甚为满意便当面延聘月薪白银6oo两。
琅威理表示他来华任职第一须有调派弁勇之权;第二须向英国海军部请假并获允准;第三中国方面须与英国海军部商妥将他在华服务年限作为海上服役年资不能影响他在英国海军中的升迁。李鸿章请曾纪泽与英国海军部洽商但海军部犹豫不决一则是不愿其现役军官为中国训练军队;二则琅威理既为中国所聘应该留职停薪海上年资亦当暂停计算。此事陷入僵局。直到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及海关官员赫德、金登干等人出面活动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1882年秋天琅威理来中国任职头衔是副提督衔北洋海军总查(他在英国的军衔是中校)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琅威理治军严格办事勤快认真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训练为海军官佐所敬惮。中法战争爆后琅威理因英政府宣布局外中立而回避去职请假回国。1886年1月应邀重返中国。此时他已升任英国海军上校故月薪增至7oo两。
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以琅威理训练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宝星并赏给提督衔。以后李鸿章在给琅威理的文电中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两提督”的称呼。
由于丁汝昌不熟悉海军事务舰队训练多由琅威理主持。接触过他的人说:“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语传令。”丁汝昌在琅威理第一次辞职后曾说:“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人品亦以琅为最。平日认真训练订定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即在吃饭之时亦复手心互用不肯稍懈。”“琅亦深得各管驾、弁兵之心于今尚有去后之思。”他日夜操演官兵请假离船甚难。在他的作风影响下无人敢出差错。军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在其任内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达到了颠峰。
“撤旗事件”始末
1886年琅威理重返中国。在服务合同中中方要求琅威理承诺在五年内将中国海军的训练提升到国际水准并且必须应允在战时帮助中国作战除非作战对象是英国。对此项条件英国外交部和海军部还有不同意见琅威理与中方的关系也似乎没有中法战争前那么融洽。他认为在中国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和授权。
189o年2月北洋舰队南下避冻。24日丁汝昌率“致远”等四舰至南海一带操巡琅威理、林泰曾、刘步蟾督带“定远”、“镇远”等舰在香港维修。3月6日“定远”管带刘步蟾忽然降下提督旗换升总兵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长官。琅威理责问:“丁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为什么撤下提督旗?”刘步蟾答:“按海军惯例应当如此。”琅威理立即致电李鸿章对自己的地位提出质问。北洋海军提督旗图形为黄灰黑蓝红五色角上饰以锚形。而总兵旗为黑、绿、红三色。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
3月7日李鸿章致电北洋海军第二号人物左翼总兵林泰曾:“琅威理昨电请示应升何旗《章程》内未载似可酌制四色长方旗与海军提督有别。”制四色旗是调和折衷之语。但李的电报明确表明了北洋海军只有一个提督。6月25日北洋海军返回威海丁、琅一同赴津与李鸿章面谈撤旗事件。李鸿章明确以刘步蟾为是琅威理当场提出辞职李鸿章接受了他的请求。
琅威理回国后逢人即诉说其在华受辱。8月18日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电告李鸿章英国外交部已电驻华公使复查此事并考虑撤退全体在华英籍人员。薛问“能否转圜?邦交有益”。2o日英国公使华而身向李鸿章询问琅威理辞职缘由。李鸿章指出“中国海军称琅为提督乃客气用语”。22日他又致电薛福成指出“琅威理要请放实缺提督未允即自辞退。向不能受此要挟。外部等或未深知望转达。似与邦交无涉”。
11月4日英国拒绝了李鸿章另聘英人为北洋海军顾问以代替琅威理的请求并召回在旅顺港服务的英国人诺加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中英之间的海军合作关系进入低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