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桐城(2/2)
恒兴无奈的叹了口气,沉默了半天才道:“不知道胜军门和长毛子交手怎么样了,这匪类气焰日盛一日,还好南昌尚在朝廷手中,否则江西不保,半壁河山都危险了。”
“前些日子我在京里时,尝听朝中大臣们议论夷祸,依我看来洋人乃是肌肤之患,所图者无非财物,朝廷因当效法汉文、景二帝,卧薪尝胆方可成武帝之功,却洋夷于海外,方今于国家之大害者,实在是广西这股子逆党,江宁丢失,贼势实已危胁朝廷漕运,心腹大患也不过如此,恒军门也不必过于忧虑,如今贼兵势大,我们就不可与之硬拼,待朝廷大军云集,才能一鼓而成万世功勋。”张熙宇毕竟文官出身,分析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听得恒兴频频点头。
“大人,富惠将军麾下守备李波求见两位大人。”两人正说着,忽听门外亲兵禀报。
“李波?”张熙宇奇怪的看了看恒兴,显然他并不知道富惠手下守备怎么会在恒兴帐下听用。
恒兴笑了笑,解释道:“臬台(按察使称臬台)大人有所不知,那晚长毛围攻集贤关,富惠手下的兵勇分守各门,都打散了,因此才随我一同撤到了桐城。”恒兴朝门外喊了声,“请他进来吧。”
“可是在赤冈岭上软了发逆金官正将军的那个李波?”张熙宇奇道,“听说此人智勇过人,区区百人便大破贼兵,到是个将才。”
恒兴点了点头,所谓大破发逆这档子事他自然是知道的,报军功这事自然是有潜规则的,七十几个长毛的首绩,这一层层的报上去,只怕到了皇上那里就变成了七百人,到时候朝廷封赏不薄,大伙才能好处均沾不是。
只听门外亲兵唱了一声,随后就见李波从门外紧走几步转到两人面前,单膝跪地请安道:“卑职见过恒军门,见过臬台张大人!”说完站直身子退后几步垂首肃立,在军中混了这些日子,作揖打拱的社交礼节总算是学会了一些。
“你求见本帅有什么事吗?”恒心坐在太师椅后面沉着嗓子问道。
李波喉头动了动,深吸一口气,欠了欠身道:“回军门的话,卑职身为富军门麾下部将,心中着实担心富军门安危,卑职想提本部弟兄杀回集贤关,必要将富军门寻回来才是。”
原来李波从集贤关出来之后,一路跟着恒兴大队人马逃往桐城。到了桐城后,他跟手下十几个弟兄全部被编入到恒兴的汉中营兵,但李波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打一辈子仗,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他对于这场十九世纪的糊涂仗非常清楚,一直就在琢磨着怎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躲,再说自己并不是恒心从汉中镇带来的部下,在军中颇受排挤,所以编了套说词想走,至于富惠的死活,跟他有什么关系?
恒兴和张熙宇非常意外,这年头居然还有主动要去和长毛拼命的兵?恒兴也算带兵多年的了,就算是那些急着靠人头升官的部将也不会带着十几名手下去打场没有一点胜算的仗,李波说提本部人马,实际上在桐城的富惠余部一共也不超过五十人,就这么点人全部都让李波带去也不能伤集贤关长毛分毫,至于救回富惠更是匪遗所思,犹豫了一会儿便道:“这个……你的心情,本帅可以理解,但是一来富军门下落不明,此刻也未必任在集贤关,说不定已经去了庐州府呢?二来你有多少兵马?恐怕不足百人,这点……咳……杯水车薪,”恒兴摇了摇头,“再说桐城也是重镇,乃是庐州府门户,本帅更不能在这时分兵。”
李波唯恐表达的不够真诚,上前一步抱拳道:“恒军门,卑职受富军门提拔,自当……自当以死相报,此刻军门下落不明,卑职怎能偷生?虽然卑职兵马不多,但人人都有为朝廷效死之心,必能以一挡百。”
恒兴摆了摆手道:“你不必再说了,长毛攻下集贤关之后,势必要来桐城,你带着本部弟兄安心登城守御,其他的事情,本军门自有安排,倘若富军门不幸……不幸落于贼手,本军门也必上奏朝廷,给他身后的荣宠便是,你不必再多言。”
“听说你是反贼那边来的降将?”一直默不做声的张熙宇突然开口道,“看不出来你对富军门倒颇为忠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