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约定(2/2)
一马倒地,其余骑兵纷纷赶马散开,潘凤方才起身,蒋奇回刺的长枪擦着身甲划过。潘凤望了眼被划破的伤口,又凝神注视着回马奔来的蒋奇。轻骑兵列道两侧拦出一条小道,而在这条小道上,飞血仿佛映飘荡在空中的花蕾,在瞬间绽放。那柄金头枪在空中回旋,那匹战马陷蹄倒地,潘凤蓄刀凝空,刀势上撩如似飞龙在天。
蒋奇伏膝叩地,回望着伫然挺立的潘凤,双眸寒光冷朔,嘴角扬起轻蔑而阴险的贼笑。随着金头枪旋落,一道身影飞掠而起,手抓兵刃越空劈斩。金头枪依旧在空中旋动,让人分不清将要是刺下的长枪还是劈下的长刀。
劈刺而下的是长刀,蒋奇以腾空旋挪之劲将潘凤击退,趋步直突再以长枪飞刺挺进。迫退突进,两式连贯顺畅,潘凤脚步还未定又迎上了蒋奇的枪锋,脚下踉跄无力招架一退再退。蒋奇得势不饶人,旋刀舞枪一路迫进,打得潘凤手足无措,除了连番退步别无反手之力。
身后拦道的骑兵架枪封锁,潘凤退无可退,怒气顿涨止步逆行迎着蒋奇的刀势隔开,双方突击猛进势如虎狼,两柄刀锋擦出万丈火光。蒋奇身形未动,身后的骑兵已经迎刃刺向退步的潘凤。
双枪穿透背甲,潘凤怒喝一声,错手抓住枪柄,旋身扫开将骑兵荡落下马,奋力拔出兵刃往前掷出,两柄长枪贯透胸甲,将追上的两名戟骑兵击落。潘凤顺势牵马翻上,折道冲开包围突出,蒋奇也顺势上马朝着潘凤赶去。
滚石长戟阵冲撞上玄武刀盾兵,玄武缩头缩尾,收起四足,形成玄盾阵,以坚固的盾牌将冲滚而上的长戟兵挡开击散。长戟兵以滚石阵没能将刀盾兵形成的防御阵型击溃,反而被刀盾兵阻隔得四分五裂。刀盾兵在挡退长戟兵的攻击后,玄盾阵又开始往外延展,伸出肢爪张开巨口缓缓蚕食散乱的敌军。
滚石阵怎一个‘乱’字了得,长戟兵没有对潘凤形成有效的包围,数骑在兵阵中胡乱穿梭。刀盾兵缓缓挺进,长戟兵纷纷撤退,阵型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战局的胜负。蒋奇追出一程被密集的盾阵阻拦住去路,望着潘凤遁入阵中,只得领着败军后退。
城下再次恢复平静,两方兵士看似激烈交战却没有造成多少伤亡,蒋奇率三千兵士出城迎击,此刻折损的兵士不过一两成。潘凤负伤败阵,领着兵士撤至召陵城五里之外背水扎营。
此时,赵云的兵马已经出长平城,五千兵士正往汝阳城赶来,而在汝水东面广阔的原野上,已有两队兵马在这里迎候着。
飞舞的两面旗帜都是土黄色幕布,上方飘扬着墨色的‘刘’字,从陈县方向又一大队兵马朝着赵云合围而来。这一路兵马是由刘岱和刘繇亲自率领,刘岱指着前方的赵云军伍说道,“现在是我们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或者战或者助战!”刘繇望了眼前方布阵的兵士,又眺向汝南方位,深沉道,“既然决定了,那就这么做吧。”刘岱轻笑着说道,“传令下去,原地列阵!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妄动一步。”
刘岱单骑脱离军队朝着赵云布列的兵阵奔去,赵云勒令弓手收起弓弩,驱马飞骑来迎刘岱。二人隔着两丈之地停马立定,刘岱佩剑在身,双手御缰喊道,“赵将军别来无恙,刘某得知赵王亲自领军攻取汝南,特率兵前来助阵。”赵云别枪身后驱马再往前来,绕马盘行目不转睛得盯着刘岱问道,“我奉赵王之命出兵,并未得知有这一路援军,既然刘刺史前来相助,何故派兵拦住我军去路?”
刘岱指着前方太史慈和典韦率领的两拨人马说道,“赵将军怕是误会了,汝水对岸尽是袁绍伏兵,刘某怕将军不明情况,引军渡河中了敌军的埋伏。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将军见谅。”赵云拱手道,“多谢刘刺史指点,不过我有命在身,就算对岸是刀山火海也非闯不可。”刘岱拦手挡住赵云归路说道,“我等一心一意要归附赵王麾下,欲要齐心协力帮陛下脱困。只怕是赵将军错解了刘某的意思,为表诚意,我愿随将军归帐商议一同进兵之事。”
刘岱只身一人,赵云也不怕他能耍什么花样。二人同归阵中,赵云下令暂时安营驻兵,引刘岱入帐就席而坐,问道,“刘刺史既知敌军设兵埋伏,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在下洗耳恭听。”刘岱以水涂鸦简略分析道,“袁绍兵马沿着汝水一带多有埋伏,上至西华,下至南顿,以汝阳为中心形成全线防御。要想从这些地方突破恐怕困难重重。不如先行南下,从汝水与颍水交汇处渡河再转道北上,将军以为如何?”
“一来一回岂不是延误了战机,若刘刺史真有诚意,不妨随我一同杀过河去,即便对岸有伏兵又何妨?”赵云浑身是胆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岱无奈道,“将军执意如此,刘某只好舍命陪君子,黄泉碧落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