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渡河(1/2)
汝水曲行,东侧有西华城依水而筑,与西面斜侧的汝阳城遥相呼应,形如两仪盘的两极,以河流为曲线分隔开。
两军停驻河岸,刘岱指着宽数十丈的汝水说道,“河流虽不湍急也绝非轻易能越过,如若敌军趁我方前队人马渡过河时发动攻击,将军觉得要如何应对?那时船只已泊回对岸接应后续兵马,前方兵士进退无路,恐怕要全军覆没。”赵云聚神凝望对岸,丝毫没有因为刘岱的言语而动摇,指着对面凹进的河岸说道,“我们可先行在此处登岸,倚河形成防御,等大队兵马渡到对岸再率军反击。”
“行舟一渡只能运输两三百兵士,要抵挡对岸上千兵马恐怕不济事。”刘岱再三推脱,赵云不知他是畏战还是另有所图,不满道,“刘刺史可留在此岸,我亲自领兵渡到彼岸,待击退敌军再接刘刺史渡河不迟。”刘岱只是出于周全考虑,听赵云此番言语也不好再行劝阻,说道,“我派先锋典韦与赵将军一同渡河,也好有个照应。”
数十条舟柯入水,小舟长不过一丈,宽不足五尺,除却伐舟之人,并肩齐坐也只能容下三五人。舟柯方才入水,由于兵士身形体重不一,按人头标准来搭乘自然不甚妥当,其中几条小舟由于两端受力不均,船柯翻沉几个士兵落入水中。兵士身穿厚重甲胃落水即沉,转瞬就淹没在眼前。
还未开战就遇上了麻烦,刘岱若有所思的说道,“未战先折兵士可是不祥之兆,天意如此,还请将军三思。”赵云不已为然,所谓窥探天机者无非是见异思迁胡想连篇,行军打战难免遇上各种困难,岂能因为这些小事而放弃了。
一些熟谙水性的兵士纷纷弃甲跳入水中,试图将落水的士卒救起。铠甲重有二三十斤,士兵落入水中就如同抱着沉石转瞬淀到水底,最后不过白忙活一场。望着从水中爬起的兵士,赵云忽然灵光一闪,传令道,“水营兵士出列,褪去铠甲,下水攀舟渡河!”假若船柯上坐乘三名兵士,那么舟柯两侧可同时携带六名无甲水兵,如此一来,渡河的兵士数量就翻了三倍。
沿汝水设防的有十队兵马,每队千人,这些兵士多是招募的义勇,以袁绍选拔出的十个武魁率领,他们的任务就是守住固定区段,并袭击渡过河岸的敌军。赵云率前队兵马渡过汝水,进入了预伏在对岸的第三队伏兵的攻击。
兵士立足未定,武魁陈横率兵一千突杀而出,这些兵勇带头的多是通过初选的猛士,各个奋不顾身英勇向前。前队渡河的多是刀盾兵,用以防备敌军的弓箭阵队,此时冲突而出的尽是枪兵,这些盾兵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赵云和典韦都舍弃了战马随军渡河,此时见敌军各个骁勇围上,自然得身先士卒。赵云挺枪阔步杀去,与典韦抡起的双斧一并朝前头突入的枪兵砸去。“军士们,杀!”典韦怒目狂吼,血斧左劈右砍如入无人之境,先后砍到几名领头的猛士。典韦率领的这路都是刘岱的兖州兵,听到狼嚎虎啸的咆哮声,各个架盾冲锋,顶着长枪挥动刀柄朝敌军刺砍。
赵云瞥了典韦一眼,不甘示弱,举枪迎着前头的大刀虎士刺去,一枪贯体连穿两人。踏枪飞梭,枪柄透体而出又击杀前头一名兵士。金吾军见赵云大发神威,各个勇猛前冲,士气高涨。
陈横怒喝一声迎枪刺向赵云,枪锋连朔如蜻蜓点水频频刺出。赵云闪身躲避,聚精会神盯着陈横刺出的长枪,拦手擒拿屈臂将长柄牢牢锁住,盘身跃起,飞踢出一脚将陈横击退数步。跃踢夺枪,赵云身势不停临空一枪朝迫退的陈横刺去,两式连贯自如行云流水,只在一瞬间枪锋已经逼近身前。陈横技冠武魁,枪法也并非平庸等闲,不过相比赵云而言,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陈横跃身滚地躲开枪锋,窜入乱军阵中。
赵云走脱了陈横也不追赶,这种不入流的武将根本入不得赵云的法眼,挺枪朝奔上前的兵士刺去,力枪透甲每出一枪必击杀数人。丢了一枪,赵云顺手又擒过一柄再蓄势刺去,如此反复无往不利。
随着喊杀声震天彻地,埋伏在附近的第二队和第四队兵马相继赶来支援。第二队从上路奔来,领军的汉子魁梧威猛,手舞两柄阔刀前来接应。典韦窥着那汉子冲去,喝道,“军士随我冲出去!”还好赵云忙着杀敌,没空听他瞎囔囔,典韦杀得兴起竟然忘了自己的使命,这前队兵马的任务只是阻敌,给后队兵马争取时间渡河。
双斧对抗上两柄阔刀,典韦心头一震,怒道,“好生猛的汉子,竟然敢与我比拼气力!”双刀挡退了典韦双斧,那汉子将阔刀往地下一插止住退步,喝道,“不错,可以当我的对手!”典韦听他大方厥词,勃然大怒道,“废话少说!”抡起双斧纵身劈砍而来,将冲上的兵士连番霍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