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 第十二节 《周易》与宗教文化

第十二节 《周易》与宗教文化(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学校园情爱故事选刊 荣辱兴亡 大学校园里的那场风月 异界之光影刺袭 大学生情感美文集 北宋之霹雳威龙 相公上错床 战器狂徒 血色魔幻 鬼赋天极

《周易》这一中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其与中国的宗教文化亦关系密切。

1、《周易》与道教浅释

翻阅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我们可以发现,《周易》与道教思想具有共同来源。《周易》曾作为占筮典籍,属于巫术范畴,而道教出于史官,是从巫术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因此说,两者具有共同来源,并且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共同性、渗透性。

所以,自道教产生以后,《周易》便是道教门人必修的书籍,而在道教典籍中则收录了诸多易学著作,如《道藏辑要》、《道藏精华》、《正统道藏》。

在收录易学著作的同时,道教门人亦对易学进行总结、发挥,并集文成书。如葛洪的《周易杂占》,范长生的《周易蜀才注》,陶弘景的《卜筮要略》,吕岩的《易说》,李道纯的《周易尚占》等。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道教门人还开创了图书学派这一重要的易学流派。而著名的道士陈抟,更是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著《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其影响深远。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周易》也是道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来源和依据。因此,道教门人不仅要解释《周易》,还把《周易》作为一种基础典籍运用到修道中去。

比如,一个“道”字,这是道教信仰的最高范畴,也是道教学者阐述最多的,但它却被视为是与《周易》的“易”相等的概念。

“道”与“易”相通,因此道教学术中就有《周易》的影子。

就拿道教中与“道”合一的神仙来说,便是如此。《三才定位图》在论述道教上品神仙——“九皇”时说:“《易》之八卦,盖祖乎天真九皇之气,纯阳为乾而居西北,纯阴为坤而居西南。乾阳下降而夺坤中之阴,故坎中实而为月也,坤阴上升而夺乾中之阳,故离中虚而为日也。”非常明显,书中将《周易》“九”老阳之数比“九皇”。

此外,道教还运用《周易》的原理来讲述修道成仙的方术。

如《三箓篇》这部道教学符法的重要著作便深深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该书上篇《周易内文三甲处》说:“《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昔伏羲传与神农;神农传由知五谷之播种,辨别百药之良得,济生民;后箓图得之为颛师,周公得之以明《易》道,太公得之以阴谋佐武成王灭纣,孔子得之遂洞幽微,以赞《易》道……”

按照这种观点,作为道教方术重要内容的符箓早在伏羲时代便已存在了。这虽是假托之词,但却反映了道教符法学与《周易》的密切关系。而道教门人制作符箓,其中有不少是以《易》卦命名的,如《八封内吉凶应箓》、《东方震符》、《东方艮符》、《东方巽符》、《东方离符》、《西北乾符》、《西南坤符》、《西北兑符》等。

在道教中,符箓的使用往往同咒语相配合,其中亦隐含着《易》的意蕴。《召五神混合符》服符咒:“太上灵丹,光耀三田。杀灭尸虫,辟切魔烟。五神混合,百关通全,能令冬热,即使夏寒,回反坎离,施气绵绵。我身荡荡,由化千端。入我五脏,百神不迁。真气内降,剥坤健乾。”显而易见,这段咒语中的坎、离、坤、乾即是《周易》中的四个基本卦。咒语的作者引入了《周易》的卦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语词导引,活络通经,使气血流畅。像这种例子在道教典籍中几乎是随处可见的。

事实证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道教作品对《周易》的应用都相当明显。因此说,道教与《周易》的关系极为密切。

2、《周易》与佛教浅释

《周易》对佛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人把艮比作文殊菩萨,把震比作普贤菩萨,把兑比作观音菩萨。

其实,《周易》与佛教的关系最明显地体现在华严宗、禅宗这两个宗派思想上,它们和《周易》具有某些共同之处。

(1)《周易》与华严宗

《周易》与华严宗思想有许多都是相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渣夫別跪了,夫人嫁顶级大佬显怀啦 渣爹杀妻灭女?重生断亲,全族祭天 重生改嫁矜贵权臣,这皇后我不当了 先婚后爱,就她吧 惊!修仙后,我被系统托管了! 穿成逃荒农女,我带弟妹成权贵 暗恋我十年不说?幸好有弹幕剧透 小天师四岁半,有五个大佬爸爸很正常 被弃后我高嫁太子,渣竹马悔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