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 第十一节 《周易》与中国传统美学

第十一节 《周易》与中国传统美学(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学校园情爱故事选刊 荣辱兴亡 大学校园里的那场风月 异界之光影刺袭 大学生情感美文集 北宋之霹雳威龙 相公上错床 战器狂徒 血色魔幻 鬼赋天极

“*之美”指的是一种宽厚博大的母性美。在《周易》的思想中,坤象征地,象征母。《说卦传》云:“坤地也,故称乎母。”而大地和母亲均具有化育、承受、包容的品性。《坤卦·彖传》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传》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即儒家所说的“仁爱”,也是一种宽厚、博大的爱。而最能体现这种爱的,首先是无私地抚育、照顾子女的母亲,以及负载万物使其顺利生长的大地。因此,在这里,“*之美”也即是宽厚博大的母爱和崇高的道德品格的表现。

“*之美”指的是一种包容广大的、内含的美。《坤卦》的经文和传文中曾说:“坤”,“含弘光大”、“含章可贞”、“含万物而化光”、“有美含之”。“弘”、“光”、“大”、“章”、“贞”均与“美”相通,而“含”的意思即指包含、内含。因此,“*之美”实即是一种含蓄的美。在中国艺术史上,陶渊明的诗歌及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都是颇能表现这种美的优秀范例。

“*之美”指的是一种柔顺的、静态的美。《坤卦·彖传》中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顺”是坤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坤卦·文言传》中又说,坤具有“至静”的特点。“*之美”或坤之美的表现是平和、柔顺、安稳、平静。但《周易》中所讲的这种*之美并不是一种软弱无力的东西,也不同于后世文艺理论中在道、佛思想影响下所提出来的“平淡”、“空灵”等概念。因为《周易》中所讲的“坤”之美或*之美,其基本精神是执著于现实人生的,而且同样也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坤卦·文言传》中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在至柔、至顺、至静中又表现出刚健的力量,这是《周易》所讲的*之美的重要特点。

3、和谐之美

《说卦传》云:“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的核心,也是其“中和”思想的立足点和载体。

《易传》把天、地、人统一于“阴阳”、“刚柔”的交感作用,构成天地、父母、男女等阴阳互求、天人合一的美好图景。阴阳作为事物的两种属性,既是对立的,也是和谐的。

清代思想家连斗山在《周易辨画》中指出:“两美相合为嘉。”就是说,阳与阴乃世之两美,有相感相合之德,阳遇阴则通,阴遇阳则明,这才能达到生命世界的亨通与繁茂。这是《周易》的精髓,也是“中和”美学观在《周易》中最完美的体现。在《周易》中频繁出现的“雨”意象,便是阴阳相济之果的象征。“密云不雨”,乃是阴盛阳衰失去均衡的缘故;“零雨其蒙”,则是阴阳*的美善之象。《鼎卦》九三爻辞“方雨亏悔,终吉”,《睽卦》上六爻辞“往遇雨则吉”,意谓只要出现阴阳和合的美好甘雨,就能获得吉祥。

随着后世《易》学的兴盛,阴阳相济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体现得最典型的,便是阐述爻位关系的“乘、承、比、应”之说。每卦六爻,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互相感应,感应的二爻中,如一阴一阳则表示阴阳和合,称为“有应”,否则为“无应”;“乘、承、比”三者,则分别解释相邻两爻之间的关系。而各爻关系的相合与否、预期的吉凶祸福,都取决于阴阳是否和谐。由于在《周易》学说中,万事万物及其相互关系,均存在阴、阳二元,所以阴阳相济的观念具有普遍意义。它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事物和谐共存,以求状态均衡的哲学诉求。

《周易》的和谐均衡理论,既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伦理的总纲,也是古代艺术理论和创作所遵循的总则。八音克谐之于音乐、温柔敦厚之于诗歌、结构匀称之于建筑、布局均衡之于绘画和书法,无不体现出和谐均衡的美学追求。

4、中正之美

“执两用中”,也就是在事物的两端之间,不偏不倚,唯取中正。

《易传》阐释“古经”义理,多以“中正”为说,而“中道”、“中行”、“得中”等术语,亦屡屡出现。按照爻位说,每卦六爻分内卦、外卦,故二、五爻为“得中”;阳爻居奇位、阴爻居偶位“得正”,反之不得正。凡得中得正者,无不吉祥多福。

中正原则不仅贯穿于《易传》释义的始终,也体现在对颜色的取舍上。在所有色彩中,《周易》最推崇黄色。《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鼎卦》六五爻辞曰:“鼎黄耳金铉,利贞。”此二爻均居外卦中位,故得“吉”“利”。黄色在“五色”里介于黑与白的中间,在东、南、西、北、中之位置上,则与“中央”相配,所以《汉书·律历志》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之所以在《周易》中得到推崇,就在于它涵有中和、中央、中正的意蕴,并由此而使黄色在后世成为正色和帝王之色。

执两用中,以中正为贵,既是认识论,也是方*。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正与两端保持等距离,是最完美的均衡状态,无论偏向任何一端,都将破坏均衡,导致偏斜而使原有结构崩塌;从方*的角度看,中正意味着处事不偏不邪,追求适中与合度,任何的“过度”或“不及”,都无法保持事物的善美状态。《周易》强调“中正”的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执两用中”同时也是后世艺术遵循的美学原则。例如两两对称的美学理念,就贯彻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舞蹈编排、绘画构图、文章修辞、诗歌用韵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更成为儒家诗论的核心主张。

目录
新书推荐: 红楼窃玉 港综:开局抽死签 兼程1995 我在俄国当文豪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队魂 异世纪福音圣男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