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满江红(2/2)
岳云一字一字读完,眼含热泪。
“父亲,形势只能如此吗?”他仍然不相信。
“或许没谁能力挽狂澜了。”岳飞摇头。
“恐怕要辜负李婆婆的一番心意了。”岳云拍了拍佩剑。
他惯用梅花亮银锤。有些时候,也用岳家枪。不过这段时间,与他须臾不离的是现在随身这把宝剑。这剑就如他的影子。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把宝剑不属于他,他只是借用。
这剑最初的剑主,现在没有谁能讲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只是传说中的存在。偏偏他遇上了。
或者说,有人给了他这个遇上的机会。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刚才说的李婆婆。
李婆婆就是李清照。
靖康之变以后,李婆婆的夫君赵明诚病逝。金人所到之处都是烧杀抢掠,在北方已然待不下去。她只好把和丈夫一生的收藏尽数装箱雇车南下。十余架车,又适逢战乱,一个女人怎么能顾得过来?
等到她快到临安的时候,多数已经遗失或者被毁。丈夫和自己的心血突然成空,这简直要命啊!
让她庆幸的是,在乱世中,有人帮了她一把,保留了一部分念想。这人正是岳飞。
那时,岳飞还是一个年轻的军官。时光荏苒,现在那个年轻的军官已然成了大宋的顶梁柱。
李清照移居到婺州(今称金华)以后,岳飞征战在外,联系也只能靠书信。
这次,完颜宗弼南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清照也知道了消息。也是无巧不成书,她在婺州寻觅旧物时,万佛塔的老僧宝远知道她是李清照之后,从禅房取出一把宝剑赠送与她,说这是已经圆寂的师父从北方带来的。宝远以为剑为凶器,在寺庙不吉利。宝远在出家之前,是临淄人士,也曾中过秀才,作为读书人,也是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他乡遇老家才女,就算是出家人不讲七情六欲,最原始的心意还是有的。索性就把这宝剑送了她,作为收藏。
李清照起初以为也不过是陈年兵器,可以算得上文物,就谢过宝远和尚,收了此物。
等到她翻阅保存下来的丈为数不多的手稿时,才把丈夫在手稿中提到的山河剑和宝远和尚赠送之物联系起来。取来那剑,拔出来看时,果然如丈夫所言。
不过,她没练过武术,又不知一些特定的内功心法,也就没法验证剑的威力如何。
但是,丈夫是响当当的金石学家,能在文稿中多次提及山河剑及其威力,应该所言非虚。
于是,她赶紧写信给岳飞。
看到李清照在信中提及的山河剑,岳飞眼前一亮。他的师父周侗就告诉他和师兄卢俊义、林冲这剑是真实存在,威力难以描述,自古有“山河现,乾坤变”的说法。周侗虽然没见过,但他祖师见过。这剑在周世宗柴荣平定叛乱时,柴荣使用过一次。可惜柴荣英年早逝。这剑在柴荣去世之后,有传说是陪葬了,也有人说被某个大将偷走了。总之,不见踪影。
林冲和卢俊义上梁山以后,给宋江提过此事。那时宋江等人也想凭此剑变乾坤,派人明察暗访。不过,毫无踪迹。
任谁也没想到,此剑竟然一直隐藏在寺庙这种不杀生的地方,还机缘巧合,落到爱好收藏漂泊到南方的李清照手里。
岳云按照岳飞的指示拜见李清照,然后,按赵明诚手稿里记载的要诀催动宝剑。这剑一出,当真是天地变,本来乌云密布,霎时间好像被狂风卷走,世间明丽如是。岳云本想劈剑一试,被李清照阻止,她不想引发震动。倘若有人知道这宝剑又重现人间,那何止腥风血雨。
她只想岳云能在抗击金国的时候,让它发挥最大威力,一劳永逸,把金人赶回老家,中土重回宋国,再回安宁。
岳云牢记李清照的嘱托,并没随便使用山河剑。
现在,通过父帅对形势的研判,他又有点后悔,如果早点使用山河剑,是不是早就把金军摧毁了呢?
“老五在那里怎样?”岳飞问。
“父亲放心,五弟在婆婆那里一切安好。婆婆把他当成亲孙子,照顾无微不至,我都嫉妒了。”岳云一笑。
岳飞也欣慰地笑了。
岳云的五弟,本是岳飞收养的弃婴,在岳家生活了十年,从来都被当作岳家最小的儿子,暂时亲切叫他岳五。等到他成人时,说不定能找到亲生爷娘,那时再改名认祖归宗。
“对了,父亲。”岳云说道,“五弟,还新交了个朋友,两人非常投机。”
“哦,他这朋友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岳飞问道。
“他叫陆游,江阴人。”岳云回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