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满江红(1/2)
雨,终于停了。
纵然是大胜,连日作战,兴奋劲一过,将士们都感觉到了身心的疲劳。岳云也是如此。更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无论成败,都是要死人的。和完颜宗弼的部队打仗,每一仗都是硬仗。每一次取胜,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这次也不例外。他率领的八千名背嵬军虽都是精兵强将,依然牺牲不少,达到一千三百二十八人。
这些人曾是一个锅里吃饭,一个战场上拼杀的人,现在,永远躺下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将再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虽然,只是二十岁出头,岳云也是战场上的老兵,看到过身边无数的人倒下过,他今晚还是热泪横流。
又有什么办法呢?
只能把金军打回老巢去,然后,止戈休武,中土太平,将士才能解甲归田,过安乐生活。
“少将军,可以送他们最后一程了。”副将牛鼎过来禀报。
这牛鼎是牛皋叔叔的儿子,和他同龄。正像父亲和牛皋叔叔并肩作战多年结成生死兄弟一样,他和牛鼎在多次的拼杀中,也情同手足。如果这不是在军营,私下里他们也是兄弟相称。
“好!”岳云拍了拍牛鼎,两人出了大现在帐。
埋葬这一千余具尸身的地方离营地也不遥远。那里原本也是战场,现在成了坟场。士兵们并不是挖了一千三百多个墓穴,而是近百个大坑。
报上来的是背嵬军少了一千三百二十八人,但是,能找到的完整尸身却没这么多,有不少军士在阵亡时,只是残留了部分肢体,还有一些被马踏成泥,仅剩战袍碎片。
生不同日,死可同穴。这些为国捐躯的人,和战友们同入一片土地,永不孤单。
“吹号角!”岳云道。
号角连天起。这次仅仅是为了让逝者安息。
葬礼完毕之后,岳云和牛鼎又让士兵稍事休息,然后再清理金军尸体,他知道,这盛夏时节,大雨过后,温度又会升高。曝尸荒野极有可能会引发传染性疾病。
等交代完诸事,他本要和牛鼎再巡视一下军营,有士兵来报,元帅到了。
岳云让牛鼎去巡查,自己赶紧来见父帅。
虽然,这些日子,因为战争部署,他和父亲见面的机会很多,却一直没有时间和父亲进行私谈。
“孩儿见过父帅!”看到岳飞,岳云跪下便拜。
“孩儿快快起来!”岳飞单手去搀扶岳云。打量了一下岳云,说道:“我儿和背嵬军这次可是为了大宋建功了,明日为父就让人送捷报到朝廷,为诸将士请功!”
岳飞双眼如炬。
“孩儿多谢父帅!”,岳云说道,“不过,父亲,现在金军士气低迷,孩儿以为,应当抓住时机,长驱直入,定能把金人赶到黄河以北。所以,请功之事可以以后再说。如果能把金人赶走,没有军功也无所谓。”
“孩儿,
“唉,我儿雄心万丈,为国为民,为父何不如此。只是朝局波诡云谲,战与否,并非我们这些在外将领所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决定啊!”岳飞叹息道,眼神也黯淡了少许。
“父帅,这是为何?出师之日,朝廷不是信誓旦旦,定要北上吗?”岳云问道。
“云儿,恐怕风潮有变。”岳飞欲言又止。这几天,连战连捷,他每天都会派快马去临安呈送捷报,以为这些胜利能够坚定皇帝抗击金人的决心。但是,事与愿违,最初还能得到朝廷口头嘉奖,近来,却是频频收到原地待命,甚至撤军南归的命令。为了不影响部队高涨的士气, 他不惜违抗朝廷十二道命令。
只要战争局势一对大宋有利,那些主和派就在皇帝面前吹风,还捕风捉影,构陷歪曲。偏偏当今皇上多疑而又懦弱,虽是将信将疑,抗击金国的信心也就越发减弱。
精忠报国自然不错,只是不遇雄主,壮志难酬!
“云儿,研墨!”
“父亲,天色已晚,明天再写奏折吧。”
“不,父亲有所感怀,想把此番心得写下来。”
岳云一边研墨,一边看父亲笔走游龙: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书写这个“阙”字时,久久不愿收最后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