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情致致病,情致治病(2/2)
若过度忧愁,不仅损伤肺气,也会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谚语说:“愁一愁,少白头”。传说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就是因为心中有事,过分忧愁所致的。
思伤脾
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跟着就会生病。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
悲伤肺
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是会伤及内脏的。因此,家庭中一旦发生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为要。
恐伤肾
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无缘无故收到恐吓的人,大都会肾气虚,气血不足;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惊伤心胆
如果受到大的惊吓可以伤心神及胆。所以,治惊应先安神。
但是,虽然情致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却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情致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果思虑劳神过度,常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会出现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癥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总之,人的情志活动若要保持相对的平静,平时就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客观对待周围事情的变化,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这对于养生有益。
三、情致治病
情致致病,情致同样也能治病。
喜则气缓,喜有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
哭有缓解紧张情绪和排毒的作用。当你的精神蒙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当你的心情抑郁不乐时,不妨痛痛快快哭一哭。如果你强忍泪水,会加重抑郁,憋出病来的。强烈的负性情绪造成你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而当这种紧张被你压抑下去得不到释放时,势必成为一种积累待发的能量,引起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人们因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久而久之,会造成身心健康的损害,促成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哭泣时,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便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了紧张情绪。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时,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哭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对人的心理起着一种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哭泣则能提供一种释放能量、缓解心理紧张、解除情绪压力的发泄途径,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只要把情致利用得当,既不会伤害身体反而对身体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