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四章 密谋17(1/2)
他们可是共同体啊,他们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不是在开玩笑的,甚至是比这更加的残酷,一旦有一个人出了一点点意外,那么每一个人,都会直接的完蛋。
没有任何联系,那怕最起码的把他们连在一起的也没有,而他们竟不知道!他们互相亲亲爱爱地说话,互相拥抱,对许多同一事情共同欢欣鼓舞,相互同情,仿佛流在他们血管里的是同样的血液。
在世界上两个极地出生的人也不能比这对父子有更大的万不相关。他们以为相爱,是由于在他们之间有个谎话已经长大。
这是一个制造了这份父子情的谎话,一个很难能揭穿的,并且除了他,除了这个真实的儿子之外,永远无人会知道的谎话。
其次,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一个人很快就会找到一个与自己同声同气的人两个人犹如被磁石吸到一块似的因为同声同气的灵魂遥相呼应。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那些秉性顽劣、资质平庸的人们当中,因为这些人大量存在。相比之下,资质优秀和突出的人本来就是稀有的。
因此,例如,在怀着干出实事的抱负的一群人当中,两个彻头彻尾的无赖很快就会彼此认出,就像他们胸前别着标志似的,并且马上走到一块商量阴谋诡计。
同样,我们不妨想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大群明智、富有思想的人聚在一起,而两个蠢人也混杂其中。
“像他们这样的人是值得帮助的,而x·x----呸!在我们这样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界里,他这样的人是无用的,是没有价值的。每缝这个世界底儿朝天的时候,首先消失的就是他这样的人,怎么不会这样呢?
他们没有资格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他们不斗争----也不知道怎样斗争。天翻地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过去发生过,以后还会发生。
一旦发生天翻地覆的大事变,个人的一切全都失去,人人平等,然后白手起家,大家都重新开始。所谓白手起家,就是说除了脑子好使手有劲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
尽管有这么多这样羸弱、胆小的人,但人数多还是没有用。
所以从他们的本质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很显然的,他们夹在自由徘徊的狼之间,只能扮演着迷途羊群的角色。
而在具有强大惊人性格的人统治的时代,小市民或许会一下子就被挤到墙边,但绝对不会灭亡。不,甚至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他们在统治着世界似的。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那群家畜的数量、他们的道德、他们所谓的常识和组织,都没有强大到足以把他们从毁灭中救出来。
他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难道这些匠人倒应该比我们的卫士更加关心训练他们的孩子,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和实习自己将来的工作?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可笑了。
再说,每一种动物在打斗的时候,只要有自己的子女在场,都会更加勇猛。
是这么回事,但是,苏格拉底,这样做很危险,要是打了败仗,他们的子女也将同他们自己一样遭受巨大损失,以至于以后想要再次复兴都不可能了。我答道,你说得对,但你的意思是我们一定不要让他们冒任何危险吗?
“对我们的公司来说并不这样。你想,破产的是谁?棉花企业。留下的是谁?我们、莎亚、还有一些人。这个人之间的卑鄙下流的竞争使他们死掉了一半,或许都会死掉,他们这是把自己毒死。
可是我们一个时候就会轻松点了。我们可以生产一些他们虽生产过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新的产品,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东西出售了。
这还是小事,无关紧要。如果他们要完蛋,就让他们完蛋吧!如果他们要烧自己的工厂,就让他们烧吧!
我对上述条件还要附加一点,其实这一点也只是以上条件的继续而已。那就是,除了我们两人同意以外,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这一条是极关紧要的,我甚至希望学生和老师也这样把他们自己看作是不可分离的,把他们一生的命运始终作为他们之间共同的目标。
一旦他们觉察到他们以后是要离开的,一旦他们看出他们有彼此成为路人的时刻,他们就已经成为路人了;各人搞各人的一套,两个人都一心想到他们将来不在一块儿的时候,因此,只是勉勉强强地相处在一起。
这就是希望和战争在赛跑。死和死在竞赛。是谁的死来得快:是的死还是我的死?这难道只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问题吗?
不是的,几十万囚犯,几百万士兵,整个欧洲以及全世界亿万人民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有的人希望大一些,有的人希望小一点。但这都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正在崩溃的资本主义用恐怖统治着整个世界,致命的灾难威胁着每一个人。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能够说:"我活过了时代。"而在说这话之前,几十万人——而且是些怎样的人——却正在倒下去。
虽说这一切后人难以相信,但有千百万人可以作证。可我在这个中间可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就像一个利立浦特人在我们中间微不足道一样,想到这一点,我真感到是奇耻大辱。
但是我想这还并不是我最大的不幸,因为据说人类的野蛮和残暴与他们的身材是成比例的,身材越高大,就越野蛮越残暴。
那么,要是这帮巨大的野人中有一个碰巧将我提到,我也只能是他口中的一块美食了,除此之外我已没什么指望了。毫无疑问,哲学家们的话还是对的,他们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只有比较才能有大小之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个影子也是不得不告诉他们这一切,自己的目标已经完成的,那么他们的这些事情,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所以,要是我们静静地重新走向前去,让过去的事情就此过去,并用我们的行动来表示事情已经结束,不管是怎样结束的,向大家保证这件事大概不会再提起了,不管当初这件事是怎样的性质,这样,一切也就平安无事了。
我们也就会跟以前一样从四面八方找到朋友,即使我们自己还没有完全忘记过去发生的事情,人们也会谅解并且会帮助我们把它完全忘掉。
我们并没有这样做,相反,我们在家里坐着。我不知道我们当时在期待什么来着,可能是在期待阿玛丽亚作出一个什么决定来,因为就在那天早晨她成了一家之主,到现在她仍旧保持了这个地位。
这样,k本来可以预见到而没有加以防止的事,现在到底发生了。
弗丽达已经离开了他。这不可能是最后的结局,情况还不至于这样坏,弗而达是能够重新争取回来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要影响她,都是容易的,甚至就这两个认为弗而达的处境跟他们自己很相像的助手来说,也是这样的。
他们既然向城堡打了报告,这就促使她也要这样做,可是k只要自己露一露面,提醒她过去对他说过的那些爱恋的话,她就会后悔,就会回到他的身边来,特别是,如果他能证明自己的成果完全是因为这次拜访了那两个姑娘的缘故的话。
在遭遇不幸时,上述过程的确是痛苦万分的;但这个过程完成以后,痛苦也就减少许多了,到最后甚至感觉不到了,因为伤口已经愈合了。
反过来,如果交到好运,我们的期望的压缩机就会把期望膨胀起来,我们在这过程中就感受到了快乐。但是,这一欢乐并不会维持长久。
当整个过程全部完成以后,那扩大了的要求范围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了;并且,与新的要求相比较,我们就会对目前的拥有不以为然了。荷马在《奥德赛》的第十节表达了我这里所说的意思。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看清楚我们在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与之发生关联的都是些什么人。到了这时候,我们的性格暴露无遗,我们从事的事业也结出了果实。
我们的成就获得了应有的评价,所有幻像也都荡然无存了。但要走到这一步,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只有当生命临近完结之时,我们才真正认清和明白了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我们接受了我们的位置那通常,但并不总是,比我们原先设想应占的位置要低。
但是他心里知道这是个例外。他想。我们经历过了。就这方面来说,我是最最幸运的,我所以被给与这一切,也许就是因为我从没争取过吧。
这是无法夺走,也不会丢失的。但是在今天早晨,这一切都过去了,结束了,现在马上要干的就是我们的任务。
机会既然来了,他便说出了许久就想说而未说的话,把自己表现得是怎样的一个英雄。他甚至说为了她的缘故他可以牺牲一切。接着她也说了一些话。两个人的话都是说一句就可以被懂得十句的。
他们对彼此都有了信赖,他们对于希望的实现也有了确信。这一次的谈话好像是揭开了帷幕,于是重要的问题就解决了。事情就发生在今天。
正当夫人、我的关系到了这种地步的时候,竟变成了另一个人注定地走了进来的局面。
他成为这个家庭一员的结果,给我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倘若没有他在我的生活道路上,恐怕也没有必要为你写下这封长信了。我束手无策地站着让魔鬼在面前通过,简直就象没有发现那瞬间的掠影将使我的一生变得暗淡。
老实说,是我自己把他拉到家里来的。当然这必须要有夫人的同意才行,所以我一开始就毫不隐瞒地对夫人说了。但是,她不同意。
我们其实就是为了别人苦干了一场。或者,经过积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如愿爬上了某一职位,但我们却已经无力胜任这一职位的工作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是因为我们所追求的结果来得太晚了。或者,与此相反,我们太迟着手做事情了,也就是说,就我们做出的成就或者贡献而言,时代的趣味已经改变了。
新一代的人成长了起来,他们对我们成就的事情不感兴趣;其他的人走了捷径,赶在了我们的前面,种种情形,不一而足。贺拉斯的这些话就包含了这方面的意思:为何耗损你的灵魂!
在考察他的记忆力的时候,我就已经隐约有了这样的感受。我发现,他实际上完全把自己紧闭在一个特定时刻--就是“现在”--似乎对过去和未来完全没有感觉。
在他的内心,已经没有了让过去和现在进行对话的能力,不再明白经历的含义。对于我们普通人,正是这些才构成了我们的意识和内心体验。
他似乎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感觉,也不再有对将来的预期和目的,而这些则是会伴随我们正常人一生的感受。
我好好地休息了一会儿。由于我摆脱了希望的烦恼,确认我这样做是逐渐地在失去一切希望,觉得过去的事情对我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我尽量使我完全处在一个开始生活的人的境地。
我心里想,实际上我们永远都仅仅是在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连续的眼前的时刻以外,便没有其他的联系;而在眼前的时刻中,始终要把采取行动的时刻当作第一个时刻。
在我们的生命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在死亡和诞生,死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虽然说影子确确实实的是蔑视这些人,哪怕在表面上恭敬,但是未曾放弃过半点自身的权力,这些人在他的内心里面,顶天了也只不过是一个工具的定位罢了。
在巴斯库马林逊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很是崇拜这位英俊的陆军上尉,可现在这上尉却正要从受人尊敬的位子上摇摇欲坠,要是说还没有倒下来的话。
一种理想和希望的破灭总会有点悲哀,更何况这理想是虚假的;而马林逊的崇拜至少部分地减缓了他为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可是无论怎样走这么假装下去是不可能的。
香格里拉有一种高洁的气息——这也许是它海拔的关系——不容许人去掩饰自己的情感。
佐里恩一向怀疑世界究竟真正变了没有,他和儿子的几次讨论也证实这一想法。有人说,这是个新时代。他自己的时代虽然不算太长,但阅历也不少了,他察觉到除掉表面上有些微差别外,这个时代和以往的时代还是一样。
人类仍旧分为两种:少数人灵魂里有幻想,而大多数人则没有,另外还夹有他这样的混合种,形成一个中间地带。佐恩好像是有幻想的-这在他看来是一件坏事。
总之,这封匿名信表明他认识一个能干得出这等卑鄙行径的人,然而他看不出为什么这样的卑鄙心理就更有可能隐藏在热心肠人、艺术家、贵族的心灵深处(为他人所探测不出),而不是在冷漠的人、买卖人、仆役的心灵深处。
应该采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人呢?归根结蒂,他所认识的人中间,没有哪一个是不能做出可耻的行动来的。是不是应该跟他们全都不再来往泥?
他闹不清楚了;他一再抬手拍拍脑门,用手指擦拭单片眼镜的镜片,心想有一些并不比他差的人也跟德·夏吕斯先生、洛姆亲王和别的一些人交往,这就表明。
即使他们并不是不可能做出可耻的行动,至少每个人都必须遵从的那个生活的必然是要求我们跟并非不可能做出可耻的行动的人们交往的。
说得更恰当些,一个人有着凌驾一切的权力,不过其他许多人在某些方面也有权,只是权力小些罢了。
有谁伏在案上,连芝麻般小事都能面面俱到,一览无遗呢,就算他是个办事最卖力的也不成吧?我刚才说起那个凌驾一切的权力,连这个说法都说得过火了。因为在最小的权力中不也包含着整个权力吗?
难道在这上面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正是办理案件的那份热情吗?这份热情难道不是始终如一,始终充沛吗?
在种种方面,秘书之间都可能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在热情这一点上并没有差别;如果需要他们办理一件有权过问的案件,哪怕只是最低程度的权限也好,那是没一个人会克制自己的热情的。
在x方面,他平素虽然约束自己,不起窥测旁人隐情的心思,因为在他看来,蓄意窥测旁人隐情,即类似对人存心侵犯,可是对这位x,却不能不细心研究;这种不是由同情心出发的动机,如果去对待另一个人,他也许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责备。
但是一个x,在他的思想上多少有些法外人的意味,甚至连慈悲的法律也是不予保护的。g.,这位八十岁的魁梧老叟,态度镇定,躯干几乎挺直,声音宏亮,足以使生理学家惊叹折服。时期有过许多那样的人,都和那时代相称。
从这个老人身上,我们可以想见那种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人。离死已经那样近了,他还完全保有健康的状态。他那明炯的目光、坚定的语气、两肩强健的动作,都足以使死神望而生畏。
中的接引天使阿兹拉伊尔也会望而却步,以为走错了门呢。g.的样子好象即将死去,那只是因为他自己愿意那样的缘故罢了。
他在临终时却仍能自主,只是两条腿僵了,他只是在那一部分被幽魂扼制住了。
两只脚死了,也冷了,头脑却还活着,还保持着生命的全部活力,并且似乎还处在精神焕发的时期。g.在这一严重的时刻,正和东方神话中的那个国王相似,上半是肉身,下半是石体。
即便在进剑桥大学之后,也一直和自己合得来-剑桥也许太远了一点,可是却有种种好处。
老佐里恩对于我们的公立学校和大学的好感从来没有动摇过:它们几乎是国内最高等的教育制度,他自己过去没有这种福气享受到,所以他一方面景仰,一方面又疑虑,倒也很使人同情……
现在珍既然走了,事实上等于离开他了,而和儿子重新见面,这是多么快慰的事。老佐里恩就是一面怀着这种背叛自己家庭、自己的原则、自己阶级的鬼胎,一面两只眼睛盯着台上的歌星,糟糕得很-糟糕透顶!
克莱德既穷而又很爱虚荣和骄傲。他就是自命不凡的那一号人——他虽然是家中一员,可他跟家从来不是,甚至于对有养育之恩的人,也从来没有深切感激之情。
相反,他喜欢仔细琢磨他的父母,虽然并不太尖锐或者太刻薄,可是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却有了充分了解。
不过,尽管他对别人很有判断力,可对自己的前途,心中却始终没有谱,即便到了十六岁那年,也才只有一些尚在摸索的试探性的想法。顺便提一下,就在这时候,性的诱惑,或者干脆说性感,不知不觉地开始在他身上显露出来了。
我已经对他谈出了全部感想,而且毫无拘束(连我自己也吃惊),因为多年以来(在无数孤独和阅读的时刻,贝戈特似乎成为我身上最好的一部分),在与他的关系中,我已经习惯于诚恳、坦率、信任,所以,他不像初次谈话的人那样使我胆怯。
然而,出于同样的理由,我担心自己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为我所假定的他对我思想的藐视不是自今日始,而是从久远的过去,从我在贡布雷花园中最初阅读他作品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也许应该提醒自己,既然我一方面对贝戈特的作品大为赞赏,另一方面又在剧院中感到莫名其妙的失望,而且都同样的真诚,同样的身不由已,那么,这两种驱使我的本能运动相互之间不应有很大区别,而是遵循同一规律;
我在贝戈特书中所喜爱的思想不可能与我的失望(我无力说明这种失望)毫不相干,或者绝对对立,因为我的智力是一个整体,而且也许世上只存在唯一一种智力,每个人不过是它的参与者。
每个人从自己具有个别性的身体深处向它投以目光,就好比在剧场中,每个人有自己的座位,但舞台却只有一个。
船长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图茨先生。他时常到这里来,话说得不多;看来他有个想法:小后客厅是个可以在那里吃吃发笑的合适的房间;虽然他和船长根本没有比以前更为亲密的关系,可是他却会在那里坐上整整半个小时。
利用它的便利条件,来达到他的目的。船长根据最近的经验,变得谨慎小心,可是他仍然不能判断,图茨先生是不是确实就像他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个温顺的人,还是一位非常狡猾、善于掩饰的伪君子。
他时常提到董贝小姐,这是可疑的,不过图茨先生表面上对船长是信赖的,船长内心对这一点怀有好感,所以就暂时克制自己,不做出不利于图茨先生的决定;每当图茨先生提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个问题时,船长仅仅用难以形容的聪明的神色注视着他。
董贝先生从他的惊奇(且不说是恐慌)中恢复过来以后(因为这孩子虽然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在他身旁以同样的姿态坐着,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向他提出他母亲的问题)。
向他详细地说明,钱虽然是个神通很广大的精灵,决不能以任何理由轻视它,但它却不能使到了时候该死的人们活下来;而且很不幸,虽然我们从不曾像现在这样富裕过,但是即使是在城市里,我们所有的人也都是一定要死的。
不过,尽管如此,钱却可以使我们得到荣誉,使人们畏惧、尊敬、奉承和羡慕我们,并使我们在所有人们的眼中看来权势显赫,荣耀光彩。
但至少现在,还是有不少的利用价值的,在利用的价值被消耗干净之前,还不能够就这样子的将他们放弃。
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无限。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
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当我们看到人们不善于有价值、有意义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天赋时,是很痛心的。我们现在利用自己,就如利用自然界一样缺乏计算。
我们使用自己的办法不科学。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全部展开在人们、全人类面前。
这是一场赌博。你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了房子,但是你自身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你有权将自己剩余的生命无所顾忌地安排在这里。
对你来说,这就像自己做好了蛋糕,并住在里面。而对于买主,这则是一个获得打折财产的机会——只要你别在这个世界上停留太久,给别人带来太多的不便。
也许会有人对这种缺乏人情味的方式表示反感,但大多数的法国人在钱财方面都非常现实,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有助于交易双方共同从自然资源方面获得收益,这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尽管我们以后在另一个场合还要谈到主力会战失败后应该怎么办,尽管我们还要研究在绝望的处境中可能剩下的手段,尽管我们还相信在这样的处境中有可能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夺回来。
但这并不等于说,这样一次失败的影响就逐渐消失而等于零了。因为人们用来挽回败局的力量和手段本来可以用到一些积极的目的上去。不仅指精神力量,而且还包括物质力量。
一方,而每个人都力图找到最好的出路,共同行动就会停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