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曲折过往(2/2)
师叔母笑眼弯弯推销着:“晓城这孩子很好的。”
程安安看着书房里的他,他这人除了一副好皮囊,还有什么可吸引人的。
相看互相不厌烦,就已是不错了。
师叔母顺着她的视线往书房看:“晓城是师兄收的第一个弟子。”
程安安诧异的看着师叔母。
师叔母说:“当年他7岁,父母带着他们两兄弟上武当山,师兄一眼相中了他,那年我和你师叔也在山上。”
程安安问:“他有兄弟?”
“嗯,大他3岁,师兄说他大哥精明有想法适合继承家业,晓城天资聪颖品性纯良适合道派,于是便收了弟子。”
“小童呢?”这是程安安沉在心底一直好奇的问题。
“小童是缘分。”
师叔母看看天色。
时间不早该做饭了。
收起相册让程安安放好。
拉起她的手,说:“你进去收拾杯子,待会到楼下堂屋做饭再告诉你。”
如果不是在师叔母娓娓道来,程安安没想到他们4人以及小童之间的事这么曲折。
-----------------------------------------
师傅俗名赵云龙,原是武当本地人。
医术、道术、剑术都是爷爷亲授。
在武当一带小有名气。
22岁那年应邀到勤州市为郑姓大户人家看病论道,餐会上结识了年纪相仿的郑家三女儿郑美玲和傅仲天(傅晓城爷爷)。
程安安洗着油麦菜,问:“师叔母,这郑家是不是我们本地很富有的那个大家族郑家?”
师叔母笑:“是的。”
“师母是不是特别好的人?”
“是的,繁星千万亿,美玲是最闪、最吸引人的那颗。”
赵云龙风度翩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和郑美玲日久生情。
郑美玲芳心暗许非君不嫁。
本也是才子佳人的美事。
只可惜从两人相爱那时起,就注定了这段曲折的命运。
赵云龙向郑家提了亲。
郑母自小接受美式教育,打心底支持女儿自由恋爱寻找幸福,郑家长辈却极力反对,将提亲的事压了下来。
郑管家在外出办事时,无意中在傅家面前说漏嘴。
这事被抖出来,遭到傅家抗议。
傅家老太爷亲自过来找郑家晚辈训话,足足训了大半天。
只因郑美玲和傅仲天自小指腹为婚,两大家族联姻是势在必行的。
郑美玲油米不进不听劝。
她父亲一气之下将她软禁起来。
其实傅仲天和郑美玲2人自小青梅竹马,只有兄妹情,并无男女情。
傅仲天从没想过要娶郑美玲,也不过问她与赵云龙事情进展,他一直认为这是双方长辈们的事。
最重要是他当时已有心上人,日日为夺得伊人心而费神,也正为双方门户不当而烦恼。
当郑美玲母亲私下泪眼婆娑来找傅仲天时,他认为帮她其实是在帮自己。
便约了好友曹善财一起商量。
曹善财本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暗黑性格作风,从小到大哪种事情最让长辈头痛他最爱去犯。
简单点说,曹善财就不是个善茬。
两人一番商量下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干一件大事。
而且保证一鸣惊人。
曹善财亲自出马,伙同郑管家把证件偷出来。
然后与傅晓城打扮一番,带上报社的朋友和道具假意找郑美玲外出游玩看风景。
最后瞒着双方长辈协助郑美玲和赵云龙办了登记结婚。
傅仲天花钱买了报纸头版。
叫报社的朋友写了副“郎才女貌喜结良缘”书法,配上结婚大照片发布报道。
曹善财订了几百份报纸,让人分别派送到郑家和傅家各门店、公司。
宣告生米已成熟饭。
一大堆亲戚及生意好友过来探问。
郑家大乱。
傅家大怒。
太老爷带了几百号人骂上郑家。
最后郑家割地、让利、赔礼又道歉,还登文发报将郑美玲驱逐郑家。
正式与郑美玲断绝关系。
自此不准郑美玲踏入家门一步。
后来,这事成了街坊小巷群众们闲来无事就谈的多年八卦。
报社朋友没想到发的这新闻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还得到领导赞扬,高兴之余借来婚纱和礼服,帮两人补拍了很多婚纱照。
傅仲天和曹善财,顺带请了几个朋友、还有郑妈妈、郑管家一起给他俩操办了一场简单、热闹的喜宴。
一路周车劳顿护送两人回到了武当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