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曲折过往(1/2)
早饭后,师叔和傅晓城上书房继续寻找图谱。
师叔母带着程安安到楼下的后院。
院里有个水井,水井旁摆着一个石磨。
师叔母取出瓷盆内浸泡的黄豆,说:“晓城早上泡的,黄豆泡3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程安安掏出小本子记录,看着这石磨和平时所见的不太一样,问:“石磨还有雕纹呢。”
师叔母摸着外层的雕纹,忆起往事:“这石磨原是一块花岗岩,是你师叔在山西运回来的,花了3个月雕刻做成了石磨。”
细看雕纹,和师叔母身上的挑花十字刺绣极相像。
程安安打趣着感叹:“师叔母,师叔这是情深意切啊,把您的映山红花都雕上来了,真不容易啊。”
师叔母甜甜一笑:“这是我们当年的订情信物之一。”
勺起黄豆放入石磨,说:“水要淹没黄豆,一点点的边磨边加入黄豆和水。”
“好。”
程安安接过石杆磨起了豆浆,说:“想不到师叔如此浪漫。”
师叔母笑:“他啊,书呆子一个。”
程安安好奇:“这样的浪漫行为怎是书呆子呢!师叔母,您和师叔是怎么认识的?”
“我18岁那年到县城学织布,机器坏了,队长请了他过来修理,对他一见钟情。”
程安安调侃:“哇!师叔年轻时是不是风度翩翩,让师叔母芳心大动?”
师叔母笑的两眼弯弯,说:“远近闻名的才子,楼上书房有相册,午睡后拿给你瞧瞧。”
程安安高兴:“好哇,我最爱看才子佳人,哈哈哈!”
师叔母和程安安聊的投缘。
磨着豆腐都能一片欢声笑语。
正在曲廊研究图纸的师叔和傅晓城闻声望下去,师叔说:“这吊脚楼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程安安一勺水加进去,黄豆全飞出来,笨手笨脚的。
傅晓城摇头说:“太闹腾。”
师叔哈哈笑:“女孩子活泼开朗好。”
傅晓城心里可没这么想,她整个人话多,问题多,爱偷拍,扯后腿,哪里好。
师叔却不这么想,也明白师兄为什么让她和晓城一同前来。
经过几天的相处,师叔心里对程安安也是赞许有加的,说:“安安是个难得的好女孩,你可要好好珍惜啊,师叔等着喝你们的喜酒呢。”
说完,拍拍傅晓城肩膀,拿着放大镜走进书房继续翻书。
傅晓城感觉几只乌鸦从头顶“呀呀呀”的飞过。
下午程安安托着一碟南瓜子、提着一罐豆浆,跟着师叔母上书房。
傅晓城和师叔坐在办公桌讨论。
程安安给每人倒了杯桂花豆浆。
师叔母拉开入门一块地板,拿出几本相册。
程安安觉得这书房的设计真是极好:“原来地板上还有暗格呢。”
拉回地板,师叔母说:“这吊脚楼和书房是你师叔设计的,暗格里放我的物品。”
“师叔果然是才子。”
程安安竖起大拇指。
师叔喝着豆浆,嘴角得意一笑。
傅晓城瞥了一眼程安安,心想她的马屁功夫拍的越来越溜了。
师叔母将相册拿到曲廊扶栏上。
打开一本黑白相册,指着一张照片,说:“这就是师叔20岁的时候。”
照片上站在织布机旁穿着土家族服饰的翩翩男子。
程安安赞道:“玉树临风呢。”
“这是在西安考古时的照片...”
“这是在神农架考古时的照片...”
程安安看到一张在金顶的4人合照,师叔、师傅、曹爷爷,指着其中一人问:“好像傅晓城啊!”
师叔母拿出照片说:“这是晓城的爷爷。”
“和傅晓城一模一样。”程安安看了又看。
往下翻是4人特写。
皆是俊男各有特色。
师叔和师傅挥手露齿灿烂,曹爷爷一副雅痞叉腰不看镜头,傅晓城爷爷抱胸气质冰冷,丹凤眼,眼尾上翘,眼神锐利,唇角紧抿,五官棱角分明,一副生人勿近的神态,细看又不像傅晓城了,傅晓城虽不爱说话,但是让人感觉没那么冷。
有一张特殊的多人大合照,师叔母指着合照上的人说:“她就是你师母美玲,这是晓城奶奶,旺仔奶奶。”
这是一张后期放大的野炊合照。
照片里的师母拿着勺子对着镜头灿笑,眸似星辰,笑容动人,似奥黛丽赫本。
其余人也皆是帅哥美女。
程安安说:“都好漂亮啊!师叔母,你们的容貌现在当明星,必是顶极流量。”
师叔母剥着南瓜子:“对啊,年轻时,相貌确实长得好。”
照片陆陆续续有他们喝酒、对剑、登高、爬树、掰手腕、打球、乘船,真是多年好友,感情极深厚。
程安安回头看了眼书房,问:“傅晓城看过这相册吗?”
“他以前和父母过来玩时,看过的。”
师叔母含笑继续说:“没想到他会带你过来呢。”
程安安一听师叔母这语气就晓得是误会了,急忙解释:“师叔母,你们误会了...”
“喝豆浆,”师叔母放下手中瓜子,递了杯豆浆打断她:“缘分天注定呢。”
程安安喝了口豆浆说:“我和他认识没多久的,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旺仔下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