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坠河(1/2)
李迪来到垂拱殿的时候,就发现禁军增加了不少,并且神情严肃。
太监们来来往往,也是神色匆匆。
垂拱殿里,来了不少的朝臣。
他们议论纷纷,甚至激烈地争吵着。
大家见李迪走进大殿,安静了许多。
李迪环视众人,问道:“街上发生的事儿,你们都听说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
李迪继续问道:“凶手是谁?查出个眉目了吗?”
杨宗诲上前禀报:“启禀李相公,正在查,凶手跑了。”
“吕相公怎么样?”
“也正在查,下落不明。”
这件事本来是开封府和巡检厅的职责,杨宗诲选择强出头,也是因为陈尧佐虽然在场,却故意不吭声。
这缘故,李迪是知道的,只是不说而已。
面子,很重要。
话音未落,郭槐出场:“皇帝、太后驾到……”
众人立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规矩的站好,向坐在龙椅上的仁宗和垂帘后的太后行君臣大礼。
礼毕,众人站起身。
仁宗问道:“吕相公到底怎么样啦?谁能告诉朕!”
话虽这么问,但仁宗却望向陈尧佐。
陈尧佐和陈尧咨兄弟俩轮换着做开封府尹,刚开始是陈尧佐,后来是陈尧咨,现在轮到了陈尧佐。
汴梁的治安问题,成了他们逃避不了的问题。
陈尧佐站了出来:“回陛下,因事发突然,臣派出了开封府衙所有衙役,正在全力缉凶和追查吕相公的下落。”
“好啊。开封府果然有效率……”仁宗话里话外,很是不满。
陈尧佐肯定能听出来,身体一颤,急道:“臣,一定会全力缉凶,请陛下放心。”
仁宗理都不理他,只看向李迪:“李相公,你在外地任职多年,多有辛劳。如今工部尚书一职空缺,你便充任吧。”
“臣谢陛下隆恩。”李迪跪拜谢恩。
仁宗微笑的点了点头。
这时,刘太后道:“伏击吕相公的必经之路,可见是早有预谋。”话音不大,但是满殿都能听得见。
这是一种威仪,谁也不敢逆鳞。
有人出列,奏道:“依臣浅见,凶手说不定来自于江湖。武功奇高,所以让吕相公的护卫都没能抓到。”
“纯粹是废话!”刘太后的语气里充满了不满。
那人吓得浑身一颤,不敢说话了。
李迪出来打圆场:“毕竟发生的仓促,还是需要给开封府和巡检厅时间,等他们查清楚。”
“哦?京畿路提点刑狱司是干什么吃的?杨宗谨还没到汴梁吗?”刘太后的话里透着凌厉,含威不露。
李迪惊恐万状,忙道:“回太后的话,杨宗谨还在来汴梁的路上,应该快到了。”
刘太后“嗯”了一声,没有别的话。
坐在她不远处的龙椅上的仁宗,如坐针毡。
汴梁城外的鸳鸯湖边,有精壮的马匹正在饮水,歇脚。湖边歇脚的人很多,但是森严有序,一眼望去,很是壮观。
杨宗谨一身灰色圆领袍,头戴软翅帽,在万花丛中,显得非常醒目。
因为前面经过瘟疫的村庄,导致他不敢贸然进城。而是选了以前待过的村里,自我隔离了半个月之久,才重新和家人汇合。
此时,他正等着管家杨宗成去李府打探消息。
延误回朝的时间,可没有好果子吃。
却见杨宗成连滚带爬、惊魂未定地跑回来,他一见杨宗谨,就大声地叫起来:“少爷,少爷,不好了,出事儿啦!”
杨宗谨见他神情慌张,动作滑稽,笑道:“跑什么,后面有小鬼追你。”说罢,哈哈的笑了起来。
“少爷,吕夷简相公遇刺啦!”杨宗成上气不接下气地道。
“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杨宗谨惊讶地问。
“满城都在传,吕相公在上朝的路上遇刺,下落不明。可奇怪的是,行刺的凶手也逃走了。吕府的护卫一个都没抓到,全跑了。”
“一个人都没抓到?”
“是啊,一个都没有!”
杨宗谨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让家人全部开拔,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汴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