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废史立牧(2/2)
满堂公卿都怀疑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怎么一直以来不言不语的刘焉忽然说话了。只有何进和朱俊两个人,眼神忽然凝重起来。
来了吗?刘焉。
“奏!”
刘焉挺直了腰板,整了整衣冠,朗声道:
“黄巾虽平,四野仍有余孽不息,他们依然成群结队攻城拔寨,各地郡守无法抵御。虽有刺史可以统兵,但毕竟品轶过低,无法服众,再加上各地刺史良莠不齐,施政不当。现有益州刺史郤俭,贪残放滥,取受狼籍,以至于元元无聊,呼嗟充野。”
“所以臣奏请回复州牧之法,替天子抚恤万民,扬天子厚恩,保万世基业!”
刘焉说完,竟无一人敢发声。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恢复州牧之职,可不是说着玩的。
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大都是学识渊博之人,自然都知道州牧一词代表着什么。
刺史来源于秦朝监察制度,是负责地方上的监督的职务,后来权利逐渐扩大,甚至可以统兵打仗,成为各个郡守的长官。
但正像刘焉说的那样,州刺史毕竟品轶太低,名义上只是个监察长官。
刘焉所提出的州牧,最早是王莽设立,代替刺史平定叛乱,后来光武中兴,州牧又恢复成了刺史。此后州牧和刺史一直在交替出现。
州牧可以说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是一个州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大家都知道这个职位关系重大,反而不敢说话。
“依爱卿之见,谁去当州牧合适?”
刘宏终于说话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说话了!有些人听到刘宏的声音,激动地泪差点掉下来。
“可选清明重臣以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的对策早已想好,他不会直接说自己想去益州,只是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州牧,自然会有人给他打掩护。
“陛下不可啊!州牧一旦设立,各州将不复为朝廷所有,请陛下三思!”
刘焉没想到这时候居然会有人发出如此不和谐的声音,急忙看去,发现是太尉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汝南袁氏的领军人物说的话。
不对啊,按照刘焉的考虑,就算会有人反对,也不应该是袁隗。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要是州牧制度真的推行,袁家得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那他怎么会当这个出头鸟,出言反对刘焉的提议呢?
袁隗就不知道州牧制度实行,对他们袁家有莫大的好处吗?
袁隗当然知道,他还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名正言顺掌握地方权力的机会。
所以他才要出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