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天下文章(1/2)
在蒸汽机研制成功投产前,还有一个厂——铅笔厂抢先投产。enxuemi。netbsp;远的就不说了,西方做铅笔已经是整整2oo年以前的事了。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1oo年前的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这德国人还真成。
法国也不赖,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铅笔。拿破仑·波拿巴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就不再卖给法国铅笔。拿破仑·波拿巴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且储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芯。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同。
给铅笔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美国的工匠门罗来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种能切出木条的机械,然后在木条上刻上细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将两条木条对好、粘合,笔芯被紧紧地嵌在中间,这就是后世使用的铅笔。
这些现成的东西,不拿来才冒傻气呢。再说这铅笔又不是什么先进技术,对现在兰芳工业局的技师们来说,绝不是说什么需要攻关的难题。
伐木场接到了订单,原来枝枝杈杈铅笔厂都要了,不过要仔细的开解、截断、开方锯解成木块,成车的送进铅笔厂车间,经水热处理后再切成五尺来长二尺来宽一寸来厚的铅笔板。后面是加热、干燥、高温处理,这铅笔板就软化到容易卷削的程度啦。
另一个车间做石墨铅芯,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好,用自制的捏练机、三辊机调混后,通过压芯机挤压出一定规格尺寸的铅芯,也是加热、干燥、高温焙烧,这铅芯就有了一定强度和硬度,最后还有油浸处理。
用刨槽机将铅笔板刨削出适应铅芯槽,用胶合剂将铅芯粘好、**,在送进烘箱加热多半天,刨杆机加工制成长度一致的白杆铅笔。外观装饰就轻松了,不过打印商标可是必需的。
第一批只打印了商标的原木色笔杆的铅笔送到各个设计室里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看着一脸惊异的设计师们用刚削好的铅笔,流畅的画出清晰的笔迹,铅笔厂送笔来的经理、工友都得意极了。几个洋设计师仔细比较他们带来的德国铅笔与兰芳铅笔的异同,叽里呱啦的洋文听不懂,可翻译脸上的笑意谁都明白。
总长见了也很高兴,陈雨霖给铅笔厂经理提了个建议,这东西怎么着也是要钱买,现在不少人还没有用惯,所以不妨先免费送一批,这玩意儿,只要你一用顺了手,就必定会买。
将信将疑的经理咬了牙,给所有厂矿学校都送了一批,还附赠小刀。开始销路并不好,谁也没有用这东西的习惯,只有厂矿的一些先生管账文书什么的用,可都有赠品呀。
每包铅笔还附带有小刀,这是陈近儒的主意,顺便给铁工坊揽了笔小活儿,后来可不小了,铅笔一打入南洋市场,又进入中国市场,接着就是整个东亚、美洲、欧洲,西婆罗洲文具刀也成了一个知名品牌。
先是一把小黑铁刀片子,后来加了小刀鞘,避免小孩子剌手;接着就是小折叠刀,高级了,自己带刀鞘的,当然价钱贵了。又有了转笔刀,可不是塑料壳的,是木壳的,檀木花梨铁力木都有,这可属于高档货,可买的哗哗的。大个的专门买给读书人,雕刻精美的木座转笔刀,刻着山水图样、诗词警句,放在桌上,还真提气。
一支彩杆铅笔往里一插,小摇把一转,唰唰唰,那切口流光水滑,笔芯溜尖笔挺,往纸上一划啦,好使!
还不到一个月,经理就有点忙晕了,也乐晕了,订单流水似的过来,所有的城市村镇都有商贩来订货,厂里就一个字,加班!
这各处的商行船队那能放过这么好的东西,新加坡、巴达维亚、香港、槟城、广州……嘿!别看加了几成的价!还比德国法国的便宜点儿,什么粗的细的、白杆的、彩杆的,彩杆的有青花的、粉彩的,黑色的、彩色的……而且梅兰竹菊、花鸟山水,上面印的图案都是成套的,三国水浒西游封神,和火柴里的火花打连连,凑齐了可以抓奖,这一百单八将,凑齐了很壮观呐。
尤其是那些洋人和二鬼子,还有哪些南洋的富商大贾,都愿意买一套南洋铅笔作为给小孩的礼物。
这天,贺府的书童叶星辉到了原来那家坤甸客店——现在已经是坤甸饭店了,一起就是三层,下面是大堂,上面是雅间,再上面是两层客房,掌柜李登科现在是李经理了。
堂子头眼尖,一眼见到叶星辉招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