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寻觅(2/2)
更有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可以说古代每个时代皆有諍臣,都有铁打脊梁之人,其顶天立地,天不可压,地不可弯。可是后世还有吗?只有一个朱总理抬棺治贪,可惜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难竟全功。
正所谓,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这就是古人与今人的区别,周世衰微,春秋无义战,孔子叹息“礼崩乐坏”。为何古代几千年各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尽皆崇敬三代,推崇先王之治,要致三代。正是因为一切美好的品德风气皆在三代,而到了后世这些都慢慢的消逝,人们变得自私利欲熏心。不同的是,古人们还相信三代,希望能寻回先民们曾经拥有的那些美好道德。而今人却已经不再相信古人曾拥有那些美好的美德了,不光不相信,还贬低质疑一切。
后世社会相比较于古代,何尝不是一次更大的“礼崩乐坏”?
后世的种种乱象,何尝不是一种昭示?
这何其悲哀也!
......
沈郎中沉浸其中,竟有点乐此不疲,直到天色将黑,他才恍然警觉。肚子已是鼓胀的厉害,沈郎中不由惭愧,今日有些得意忘形了。却并不自责,今日般的痛快,他好多年不曾遇到了。
沈郎中找了一家药铺,说出一张方子,让药铺伙计帮他煎了,好消食助消化。
药铺是有这种服务,伙计也不疑有他,抓了药径自去了后院。
掌柜的看了沈郎中片刻,来到他面前,让伙计奉上茶水,问道:“先生也是郎中?”
沈郎中点点头道:“不才正是。”
掌柜的虽是卖药材为主,但自古医药不分家,医理还是懂的,同行之人自然话题多多。两人交谈颇为愉快。
伙计端上了一碗药,沈郎中谢过,慢慢喝下。
掌柜的看了沈郎中背后的包裹一眼,好奇问道:“沈兄此来泉州是为了?”
沈郎中有些惭愧道:“在下本是来泉州卖药材的,可是见那些小吃车新奇,不觉吃多了些,险些不知归路,实在惭愧。”
“哈哈。”掌柜的忍不住大笑,他能理解。忍不住与沈郎中说起了小吃车之事,那可是泉州城中一景啊。
天黑已黑,沈郎中本来打算告辞离去。想了想,干脆打开包袱,将灵芝拿了出来。掌柜的眼睛一亮,啧啧称叹道:“此等品相的,也只能在深山里才能寻到了。”
“沈兄是想售于敝店?”
沈郎中既然打开包裹,自然是这个想法,他点了点头。他本打算多跑几家药铺的,但今日太过疲累了些,就此卖了也不无不可。
掌柜沉吟片刻,伸出衣袖,这是此行的规矩。沈郎中也伸出手去,两人在袖中议价。
片刻后,两人收回手,沈郎中想了想,这个价格也不算低。而且今日所见闻,让他心中的念头更强烈了,他觉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此间事情早了,他也可以专心去做那件事。
片刻后,沈郎中从药铺走了出来。对方是售卖药材的商铺,走南闯北各地收购药材是常态,干脆答应去南安县收购药材时一同为他将钱财带去,倒省了沈郎中的麻烦。
沈郎中就近找了家客栈住下来,洗漱过后就很快入眠。
第二日天还微黑时,受他嘱托的伙计就来喊他。沈郎中往日起的极早,但昨日太累,竟睡过了时间。
他洗漱后出了客栈,来到大街上,虽然天色黧黑,但已经有一些店家商铺开门了。沈郎中找了一家卖面的小吃摊,这次吃了个臊子面。
他不慌不忙的吃完,并没有离去,而是耐心等待着什么。
片刻后,一辆牛车缓缓而来,一人从车上搬下一个木盆,与摊主说道:“这是一些卤好的内脏。”
说完就赶着牛车走了,沈郎中赶紧跟上,可惜牛车太快,好在不时停一下,沈郎中紧跟慢赶还跟得上。看其不时的从上面搬下东西来。
牛车上东西不断减少,速度渐渐快了起来,沈郎中气喘嘘嘘的即将跟不上,刚好看到后面有一辆马车,赶紧喊住:“麻烦小哥跟着前方那辆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