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资料 今川义元的一生 - 转(2/2)
休息斷送了義元的性命。
據《松平記》中描寫“……午後二時,信長二千精銳自小徑而來……直襲本陣鐵炮打挂,百餘人突擊而下……服部小平太雲者,
長槍突中義元,義元以刀斷槍,傷小平太之膝……信長近臣毛利新助,突襲義元,倒,口噬其指,新助第二太刀斬下義元首級,左指
猶在義元口中……”。當時大雨傾盆,掩蓋了喊殺聲,且當時義元真正本陣的親兵只有一千餘人,因此實際上成了今川義元以少抗多
,不敵而亡。
其實雖然措不及防,但以今川的能力,要突圍應該不難,只要緩過一口氣,其主力部隊即可趕到。據江戶著作《集覽桶延間記》
載義元“……出陣,踏挂具足……馬乘,落馬”;肥前平戶城主松浦正
信著《武功雜記》:“今川義元,足短而胴長,臨濟寺喝食致置”。可見義元八成在突圍中由於足短身長,戰馬受驚因而摔下馬
來,致服部、毛利有機可乘。饒是如此,在義元生命的最後關頭,他仍重創數人,口咬敵指,含恨而亡,其武勇不應遭到懷疑。
桶狹間戰役勝利的原因一般歸納有幾點:
一、情報準確。信長軍在百里之外趕來,於連綿數裏的軍營中準確地襲擊了義元的本隊,在那個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僅靠幾個忍
者來回報告的年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合理的截釋是,今川軍中有內奸!
《松平記》中記載,除義元近習數人討死外,另有佐佐梟人正、一宮左衛門等人失蹤。也許就是這幾個人,是歸降了信長的內奸
,通過某種方式準確地提供了今川軍的動向。其次是那場及時的大雨。大雨不僅掩蓋了馬蹄聲和喊殺聲,使救援部隊不能及時趕到,
還使守軍不能發射火槍,無法進行有效的還擊。
根據《武田信玄》一的說法是信玄不願意見到義元先一步上洛號令天下,讓山本勘助假借援軍之名,實際上與織田勢暗中互通
,見機行事,桶狹間之後今川氏遺臣曾對此點感到非常懷疑。
就是頗有爭議的織田信長的野武士戰法。當時日本早期的戰爭以正攻法為主,即兩軍在約定地點集結,然後大火拼,在極有章法
在戰鬥中,雙方士卒都光明正大,背插繪有家徽的戰旗,大喊主君口號,奮勇當先。那時的戰爭是一種極為神聖的事。今川義元即是
在這樣一種傳統戰術策略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大將。
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完全是按照當時戰爭的慣例進行的。如果把這場戰役比作一盤圍棋,那義元完全是按著定式在下,一板一
眼,挑不出一點毛病。而織田信長,眾所周知,自小就放縱不羈,被人稱作“白癡、瘋子”。作為大名的長子,這些傳統的戰術理論
估計他是學過的,但根據他的性格,他是決對不會放在心上的。這可能與織田家崛起短暫的歷史也有關係。他不象今川義元,循規蹈
矩,行事穩重,以維護今川家古老的榮譽為己任,而只是以與生俱來的直覺尋找戰機。
因此,在今川軍到來之際,他盡率精銳,卸下戰旗等累贅,以布包住馬蹄,翻山越嶺抄小路偷襲。雖艱苦而狼狽,但最終成功擊
斃今川義元。這樣的行動,在以前的戰爭中絕無僅有。這樣的偷襲,如果人數再少一點,簡直就是暗殺。而使用忍者暗殺是當時日本
極為人所不齒的一種卑鄙行為,與宣揚英勇無畏的武士道完全背道而馳。由此織田信長開創了後來被稱?“野武士”的戰法,即不具
一格、不擇手段贏得勝利。今川義元亦不幸成了信長不擇手段統一天下的踏腳石。不過以義元的為人,與信長易地而處,有一個偷襲
的良機,要他拔下家徽、布包馬蹄去偷襲,就好象要他以布蒙面去人家家裏偷東西一樣,他是寧死也不會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