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1/2)
点穴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认为,人体上分布着直行的经脉和由经脉横向分出的络脉。经络系统内贯脏腑,外达肌
表,网络全身,是气血运行转注的通道。能量物质通过经络输布至人体各部,使各组织和器官获得营养补给,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信息通过经络传递到身体各部,使外感传于内、内状表于外,从而保持人体协调平衡的应答。在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
血出入会合的“处所”,这些“处所”就是人们所说的“穴位”,或“气穴”。它们能够接受各种物理刺激。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
,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调整或紊乱)气血和脏腑的功能。点穴法就是利用点、打、踢、拿等击法重创对方穴位(即以
劲力施予物理刺激),以“隔气血之通路,使不接续,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因此导致人体能量和信息的输导失调。
由于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因此,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点穴的招法主要有:指、掌法中的穿、点、插、戳;拳法中的插、冲、贯、勾;腿法中的点、蹬、勾、横;以及抓拿诸法。
点穴法素以用指称著,但由于手指力量较弱,因此,有些拳家持握“状元笔”、“点穴针”等以枣木、鹿角或铜铁制作的小兵器
,来代替手指点穴,提高点戳的效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