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失误(1/2)
晁错惨死,固然因为他得罪了所有派系,而刘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启设想的很好,抛出晁错,最好能平息诸侯的怒火,让他们退兵;最坏也能堵住诸侯王“清君侧”的借口,揭穿他们谋反的实质。
他忽略了一点,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就来到他身边,深得他的喜爱,从小小的舍人做到太子家令,从内史升迁到御史大夫,相交二十年,说抛弃就抛弃,以这么血腥的方式收尾。
尽管天子无情,而刘启的表现,人们普遍认为刻薄寡恩。
几天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回来,汇报军情。
刘启问他:“你从前线回来,现在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
邓公指出皇帝的失误,回答道:“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他不满封地被削减,要求诛杀晁错,不过是个借口。现在杀了晁错,恐怕天下人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
刘启还未醒悟,追问:“为什么?”
“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无法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邓公肯定晁错的初衷是好的,对国家有利,只是在实际操作上出了问题,他继续说道:“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被腰斩,全家被杀。这样做,对内堵塞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
影响极坏!有晁错的例子,以后谁还敢为皇帝你分忧,办难事,处理棘手的事。
刘启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对邓公说:“你说得很对,我也后悔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