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仁厚”长者?(2/2)
不过,自小和诸葛亮在一起,就没见过诸葛亮说过一句错话、猜错一件事情的陈登,深信诸葛亮洞察世事的能力。所以,也已看出袁绍的野心绝不止于河北的陈登便即打算,只要平原一有风吹草动,他便向陶谦说明“拉扯”曹操的“大利”!
然而,还未等陈登得机与陶谦说明此事,河北竟是传来了“曹操身死”的消息。于是,陈登也只能唉叹一声,艾怨徐州时运不济,看来是要亲自面对袁绍了!
不过,世事变幻莫测,陈登想不到曹操竟是“假死”,待冀州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到达平原,曹操又把个袁绍也给“窟窿”了一把后,河北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于是,陈登便也安了心,先将诸葛亮所托之事给放了下来。
至得今年四月,袁绍复又出大军,强攻平原,陈登急急来找陶谦。
“主公,而今河北战事又起,袁绍整冀州军强攻曹操。于此看来,平原是在劫难逃了!不过,正所谓唇亡齿寒。但恐袁绍野心非止河北,若其夺下平原后,渡河来犯徐州,则我徐州虽是兵、粮充足,可惜却无良将带领之下,恐难抵敌。故元龙与家父(陈?,徐州四大家族之一陈氏的长老。)及各大氏族的长老商议之后,打算迎曹操来我徐州助阵。想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我徐州治下的琅琊隐居,其必全力代我们守卫疆土!”陈登语重心长的将一番道理与陶谦说出。
陶谦闻言,一个劲的摇头。
陈登见状起急,觉得陶谦似乎是“老糊涂”了。
然而陈登刚想再次出言相劝,陶谦却是语出惊人的道:“养虎于家中,终是为患;不若便驱虎吞狼,让他们就于平原打去!我出兵、出粮,助曹操守城!”
闻得此言,陈登倒吸一口凉气,想起其来找陶谦之前,与其父陈?的一番对话。
“爹,儿在徐州为官尚短,迎曹孟德来此之事重大,我看还是您亲自去一趟吧?”陈登恭敬的与陈?说到。
陈?闻言,捻着银白的胡子,撅着嘴道:“你去吧!放心大胆的说,陶恭祖水深的很呢!”
陶谦的一番“掏钱”言语,将陈登惊得很是怕了一下之后,陶谦毫不吝惜的拨了五万精兵往平原去助曹操。
此外,陶谦还教自己的长子陶商及徐州主将曹豹一并去了平原。
(徐州主将曹豹,完全是在人才凋敝的徐州“矬子里面拔大个”硬选出来,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靠出来的,一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主将。
不过,正是因为曹豹的平庸及陶谦长子的憨厚,方使这五万徐州援军到得平原后,异常的“听招呼”,使得曹操用这五万徐州军时,就和用自己的平原军一样,如臂使指!
对了,曹豹似乎和曹操他们家还沾着亲,比曹操大不了三四岁的曹豹,与曹操的父亲曹嵩同辈,曹操还得管曹豹叫“老叔”!)
那么说,历史上的陶谦不是位仁厚的长者吗?怎么会想得到“驱虎吞狼”这样老奸巨猾的主意来?
其实,我也没有太准确的答案,只能和王成一样咒骂,“这‘坑爹’的历史书!”。
不过,如果非要勉强解释的话,我也只能说――为这样的乱世所逼,就是最温顺的“羊”为了吃草,也会长上几颗利牙;最愚蠢的“猪”为了睡个安稳觉,也会动动“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