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2)
ps:我不知道你们看得害怕不害怕,但是大过年半夜写鬼故事写得我心里毛毛的,白天要去走亲串友,晚上回来自己吓自己,话说,我都这么拼了,你们还不收藏给个推荐票吗?
讲述完整个过程后,“天然呆萌少年”忍不住跃跃欲试的提问道:
“怎么样,这是不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早上?”
肖仁杰、老沙、镜框三人:“......”忽然觉得,你们宿舍老大真是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肖仁杰:“然后呢?”
“天然呆萌少年”:“哦,然后......”
肖仁杰:“请用叙事文文体描述,不要给我散文抒情。”
“天然呆萌少年”:“......好吧好吧,”哎,我描述多么的诗情画意啊,不懂欣赏。略作了一番哀叹,“天然呆萌少年”方才继续讲述了之后的经历,故作神秘的靠上近前,压低着声音道: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只流传于我们医科大的传说......”
......
相传,那时还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百废待兴,我们医科大学也是刚刚重整完毕,就是这样一座修葺一新的校园,在那年的初秋里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一批莘莘学子。
在这座医学院里,原本有一座古老的欧式两层小洋楼,据说这座小洋楼是三十年代初,由法国人设计建造,原本是一家私人公馆,后来因为这里改成了学校,这座被废弃的小洋楼也便随之被纳入学校的领土范围内,成为我们医科大第一间“解剖实验室”。
可以说是我们这座校园里最为古老的建筑物,而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恐怖传说也正是发生在这座学院里最古老的房舍中。
大家都知道,与现在追求通透无比的空间布局不同的是,那个年代建造的房屋大多低矮、窄小。尤其是上下楼的过道,小小的仅容两个身材便准的人通过,若是胖一点,都无法并肩站立两个人。
小洋楼的房间很多,但是最大的基本也就八九个平米,位于二楼楼梯的左手边,却有一个比较宽敞的大厅,现如今已经被学校装修整理成了学校的第一间“解剖实验室”,可供十名学生动手操作或是围观上大课。至于其他的房间,则被打造成分门别类的器官标本储藏室。
作为“解剖实验室”的小洋楼,唯一一个可以进出的楼门便是位于小洋楼正面的正中间的那个凸出来一些,酷似石窟状、厚厚的拱形门洞,且位于门洞的上方二楼处还有一个多出来半圆形的小型露台,四周用白色大理石打造,到人腰际位置的圆形柱廊所围。
小洋楼的两侧则是爬满了不知哪年种下的爬山虎,满满的一大片,本来配上小洋楼本身以白色为主调的外在,夏天的时候看上去应该最是清凉好看,很是有一种独属于欧式庄园的田园风光,宛如一位多情而又害羞不已的金发少女。
只不过随着多年的荒芜与日晒雨淋,墙面早已变得不再雪白,更何况开学季属于初秋,爬上虎上的叶子也是枯黄脱落,现如今一眼看去,灰蒙蒙的老旧洋楼配上纵横交错的深棕色藤条,一种说不出的破败感油然而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