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铸六道,开轮回(1/2)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三千年前这里没有天,抬头便是星空,下雨乃是星辰哭泣,大地之上的儒道学者数不胜数,人人都有浩然之气凝聚三花形成三花聚顶之势。随着儒道学者越来越多,大地再也压制不住这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冲天而起,在星空中凝聚,百年之后,星空中多了一个巨大的白色光团。星辰的光芒在这白色光团的对比之下显得那么的微弱不堪,人们也称这白色光团为浩然之阳,从此浩然之阳光芒就取代了星光。大地之上一片明朗,在人们渐渐休息的时候,浩然之阳就逐渐黯淡,直至只残留一点微弱的光芒,人们醒来的时候浩然之阳又逐渐复苏,至此大地之上就有了昼夜之分。直至三年前大地震荡,星空扭曲,死伤无数,人们陷入绝境,这时天出现了,星空停止了扭曲,大地不再震荡,圣人苏墨手持浩然之剑向天冲去,欲斩天,从此一去不会,消失前留下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传说三千年前一个骑牛的老者传下儒道,之后便骑牛踏空而去,临走前他对他的大弟子说了三个字“难,难,难”,他的大弟子名为苏墨。
荒589年,苏墨,走遍这苍茫大地,所过之处儒道盎然,每遇一人都会留下同一问,一次在田间遇一老者便问道“老师离去时留下三难之言,请问老者,何解”
“苍茫大地,儒道萌生,儒院高楼耸立而起,朝廷为表崇儒之心,建儒楼收儒生,以儒生为官者,荒废武力,人人不理种养之事,强盗肆虐,然朝廷无力管理,天下,外,生机蓬勃,内,则民不聊生,不得温饱,此为难”老者站在田野手持书卷答道。
苏墨闻之,若有所思。当日便回到帝都面见皇帝。
“而今,儒道兴之,人人仁之,然却适得其反;儒道大兴,军者,荒废武力,屠鸡用牛刀;民者,不理种养;他日,内患四起,军者无力镇压,天下几分;民者将忘却种养之术,民、商、军、政不得温饱,天下大乱,国则灭之”,大殿内苏墨淡淡开口。
“孤明白,只是恐怕儒院那几位贤者猜忌孤,以为孤打压儒道,召集天下儒生向孤讨说法,一样会造成内乱啊”,这位身着红色五爪龙袍,头带冕旒,腰挂红色佩剑的中年男人就是荒朝帝王一一荒庄帝,听完苏墨的话后这位帝王忧心忡忡。
“老师临走时曾留下三难之言,此为第一难,这是老师留给我的难题,我自有解决之法,陛下无须担心,草民告退”,苏墨捋了捋胡子行了一个拜别之礼扬长而去。
“恭送师兄”皇帝弯腰拱手拜别。
次日,朝堂之上,苏墨侃侃而谈。
“准”皇帝大袖一挥颇为高兴的样子。
当日朝廷贴出告示,“一拳碎石者,参军享月俸银钱三个,家人可获铜钱十个;以一挡十者,参军享月俸银钱十个,家人可获铜钱二十个;每多挡十人,月俸银钱加十个,家人可获铜钱加十个;以一敌百且胜者享月俸金钱一个,家人可获银钱一个;每多敌一百人且胜者月俸金钱加一个,家人可获银钱加一个,以一敌千者可入儒院学习,并封候;以一敌万者,可入儒院学习,封镇国大将军。提供一年一支军需军饷者可入儒院学习三年,朝廷收购军饷,每一担粮食,铜钱五十个”
这告示一出,顿时引起天下关注,儒风渐衰,武风渐盛,民众也加大种养力度,逐现平衡之势。
苏墨再次在那田间找到那位老者,老者手中持的也不再是书卷,而是一把锄头。
“请问老者,您为何不读书了?”,苏墨恭谨的问道。
“读书?你给我饭吃?”老者不再是那读书人,而是庄稼人。
“民者,上乘也,商者,上乘也,人人上乘者,何必下乘也,有上无下乃规律也?”老者的声音远远传来。
“原来乃规律也,那此为规律之难,平衡不容破”苏墨仰天长叹!
苏墨继续在大地上行走,寻求其余二难之解法。
千年后,一日苏墨在田间看见一墓,此墓有一碑,“谢公之墓”四个大字位于墓碑正中,墓碑左下角有字“谢公生于秦128年,终于秦208年,享年八十岁,有妻妾七房,一世平民,一生无病痛之疾,逝于自然法则生老病死,后人见此墓望思之念之”。
“老师曾说世人皆有生老病死之苦,为何如今世上只有生老却不见病死”,苏墨看着碑铭若有所思。
苏墨活了上千年,荒庄帝也活了上千岁。据史料记载,秦朝时人人都以百岁为高寿,活得最久的也只有一百二十多岁。如今偶有死亡着都皆为患不冶之病,或被杀者,或因人数太多吃食不足饿死,如此下去大地终有一日会因承载不起而崩溃。
帝都有一儒楼,名为儒院,儒院之中有一阁,其名为‘贤’,贤阁之中此时有一十八人分两排而坐,都是大地闻名的儒道圣贤正中有一张黄花梨木椅,其上坐着一头发花白的白须老者,正是苏墨。
“何为六道轮回”一弟子问。
“老师好”两排十八位贤者同时站起身向苏墨鞠躬。
“汝等坐,吾欲建六道轮回,需要汝等相助,汝等可愿意否”,苏墨看着众弟子平淡的说道。
“世间万物生死皆由六道轮回掌控,吾欲定人一生只可活百载,畜、兽、禽二十载,汝等可愿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