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甄宝良(2/2)
这年八月,再有半个月不出事媳妇就到家了。正是收秋种麦之际。甄家的牛正在这节骨眼儿上得了病。无奈之下,宝良父亲就让甄宝良到丈人家借牛去。老两口生怕儿子冒傻气,临走前把借牛时怎么说话教了好几遍。还真不错,牛借来了,也没出事。只是定准三天期限,第四天一早把牛给女家送去。
三天一晃就到了,可活没完。甄家想再使一天,又怕亲家不允。宝良父亲想了个主意,把甄宝良叫到跟前说:“今天早晨该还牛了。咱家的活没完,牛送不去。你丈人准来找。今天我还去耕地,你在家盯着说好话,磨一天是一天。”为了显示儿子有教养,还教了他几句文雅话:“你在屋里坐好,有人敲门你就说‘何人叩门?’开门一见面赶紧迎上说:‘原来岳父大人到此,小婿这厢有礼了。’这时他准讲话,你就说‘门外不是讲话之地,请到寒舍一叙。’到了屋里你先说‘请上座’。然后你送上茶,说‘清茶淡水,不成敬意’。他若问‘你父亲呢’?你就答‘到西山与老和尚下棋去了’。他若问‘什么时候回来’?你就答‘天早则归,天晚则与老和尚同榻而眠’。如果问‘牛呢’?你就答‘到西山吃草去了’。”教完又和儿子演习了几遍,见儿子记住,便下地干活去了。
再说老岳父,第四天早上见牛没送来,自家的活计要受耽搁。心里便有些着急。可又不便自己上门去要。就打儿子去牵牛。
这个小舅子手脚灵快,一会儿就到了准姐夫家。站在门口整了整衣冠,便伸手敲门。
甄宝良早有准备,听到响声,立刻问道:“何人叩门也?”
小舅子一听很高兴,心想:谁说姐夫傻?这话说得多斯文啊。便高声回答:“我。”
甄宝良打开门,冲着来人边作揖边说:“原来是岳父大人到此,小婿这厢有礼了。”
小舅子一听,嘴咧到耳朵梢子上去了。不由得“唉”了一声。
甄宝良一看要说话,忙说:“门外不是讲话之地,请到寒舍一叙。”
小舅子听了这句话心里踏实了许多,心想:姐夫一见我准是慌神说走了嘴。
走到屋里,甄宝良说:“请上座。”接着端上茶来,说:“清茶淡水,不成敬意。”
小舅子高兴了点,脸上有了笑容。于是问道:“伯母(宝良的母亲)哪里去了?”
甄宝良按父亲教的顺序答道:“到西山与老和尚下棋去了。”
小舅子一听,心里话:这个伯母真是大家主出身,还能下棋!接着问;“什么时间回来?”
甄宝良想,父亲琢磨的真准,没见人就知道问什么话。便毫不含糊地答道:“天早则归,天晚则与老和尚同榻而眠。”
小舅子一听,哭笑不得,忙改口问:“伯父哪里去了?”
甄宝良答道:“到西山吃草去了。”
小舅子腻歪透了,顺口说:“什么话?”
甄宝良闻听心想:父亲没教这个呀?回头一看墙上贴的姜太公垂钓图,机智地说:“这画是姜老头钓鱼,还是唐伯虎大爷画的哩。”
小舅子没牵牛就走了。
中午,宝良父亲赶着牛回来了,问了一下情况。甄宝良把见到小舅子的情况原原本本学说了一遍。
宝良父亲气得一拍大腿说:“完了”。
甄宝良说:“完了也好,牛没牵走,咱落头牛。”
这事像风一样快,在四村八庄传开了。
自此,甄宝良的婚事更难成了。甄家为了延续香火,这才想出让女儿给儿子换媳妇的主意。
不知不觉,马车已经进了村,停在一个喧嚷的柴扉前。